玉屏:新生力量“舒经”“活络”侗乡司法

25.03.2016  21:23

新生力量“舒经”“活络”侗乡司法

——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陪审员工作扫描

    新华网贵阳3月25日电(通讯员罗厚裕 符桂芳)108位人民陪审员和廉政监督员全职上岗,从干部到村民完成全业态构成,率先实现县域村村全覆盖,参与案件审理率超过95%,这就是玉屏自治县人民法院推动人民陪审制度的成绩单。

    近年来,该县人民法院持续致力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和廉政监督员管理制度,强化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工作力度,出台相应制度,确保人民陪审员能够及时、有效、规范的参与各类案件审理,成为法制工作亮点。“玉屏法院的陪审员不是‘陪’,而是真审,是一支独立的审判力量。他们不仅对于审判本身公正、公平、公开产生推动作用,而且还在普法、调解、正身、和谐基层村寨等方面发挥着综合效应。”该县人民法院院长李成海这样概括人民陪审员的工作。

     杨峰:潜移默化的法治观念

    50岁的杨峰是该县民宗局党组书记,去年初受聘担任人民陪审员,至今陪审已超过30个案件了。

    自应承人民陪审员工作这个差事起,杨峰就有了一个习惯,每天晚饭后必看贵州五台法制频道;一有空就上网下载案例来看。在参加的几十起庭审中,他从未晚到过一分钟。

    “不学不行。要想在庭上不开黄腔,只能恶补法律知识。”杨峰说。

    在一次开庭时,审判员在听完法庭调查后问杨峰有什么要问的没,他对照着法律条文逐项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专业水平让代理律师都大为叹服。也因为他的几个质疑,此次庭审中间两次休庭谈论。“审判法官尊重我们陪审员的意见,这也是我越干越觉得有滋味的原因。

    杨峰坦言,更大的收获来源于法治意识的潜移默化,使自己在工作中逐渐有了更多依法行政的观念。遇到对判决结果想不通的当事人,他会当起协调人,做解释工作。因身份特殊,他说出的话往往当事人更能听进去。

    “我们成了法院的义务宣传员,同样的话我们一讲就是上百次,而且效果比法官说还好。”杨峰笑着说。

     黄洪国:就算贴钱我也干

    到达黄洪国所在的田坪镇长岭村已是晚上10点,村委会主任办公室里,他还在忙着填表,都是关于精准扶贫、道路安全和党中央精神学习等内容。

    “明天一早就要和法官去河南办案子,不晓得好久回得来,这些事只能提前安顿一下。”黄洪国说。

    身为长岭村村委会主任的黄洪国当民生监督员还没多久,这是他参与陪审工作的“首秀”。

    去河南是参与一执行案件,起因是一起河南籍货车驾驶员交通肇事,造成了村里3名儿童伤亡,这次去是为落实赔偿款事宜。

    “法院通知我后,我就去了3个娃娃家,问问他们家人有什么要求,把医疗费、药费、丧葬费单据对一下。他们知道我要跟着法官去办案,放心了不少。”黄洪国说。

    “按照规定,我们对每次陪审只有100元左右的补助,可能住得远的陪审员往来花销都不够,但大家都很支持工作,从没有陪审员托故不参加。”县法院法官说。

    “参加这个工作,能了解法院的很多程序,可以向群众解释很多事情,也能为群众避免很多不平事,所以就算贴钱我也乐意干。”黄洪国说。

     杨泽松:纠纷调解“土专家

    每年成功调解各类纠纷上百起,这样的成绩放在一个专职法官身上尚且不易,更何况是一个村民。但大龙镇一心村的杨泽松做到了,而且是连续3年。

    “原来我对那些法律法规不怎么清楚,但当人民陪审员后,硬逼着自己学出来。”杨泽松说。

    2011年起,一心村因工业园区、高铁工程、玉铜高速、310国道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上马,该村大面积征地,产生不不少矛盾。从这时候起,能说会道、熟悉村情的杨泽松成了一名陪审员。

    为了提高法律知识水平,他不但到处借书买书自学,还主动和玉屏的很多律师成为好朋友,一有机会就上门请教,后来还拜铜仁市律师协会会长做老师。

    因熟悉农村情况,又熟悉法律法规,杨泽松参加10多次陪审,大都以庭前调解达成方式结案。大龙镇政府得知这么个“能人”,一有大工程开工,就聘请他做协调工作。

    “三年来,每年都要调解100多起纠纷,没有一件上升到政府层面,因为我本身就是农民,说话他们都听得进去。”杨泽松说。

[责任编辑: 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