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记者文勇的剑江情结:河变清是他的心愿

28.08.2014  18:08

  文勇在乌江德江境内采访留影。

    8月26日早上6点过,文勇早早来到都匀市区的剑江河畔。望着碧波荡漾的河水,他心里就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近6年来,这几乎成了他的一个习惯,每天看一眼剑江河水,“水质是否良好”?心里有底后,他才觉得踏实。

   剑江受污染,记者仗义执言

  剑江河发源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斗篷山,在杨柳街与其他支流汇合后穿越都匀城,被誉为都匀人民的“母亲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该河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河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排污设施不健全,每天大量废水排入剑江河,各种污染物严重超标,给沿河下游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2008年12月,作为都匀市新闻中心的一名新闻记者,文勇凭借职业敏感,开始关注剑江河。

  在深入调查中,文勇发现,早在2005年,都匀市通过国债和银行贷款等多渠道筹资,在小围寨办事处辖区剑江河边新建日处理污水6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由于该污水处理厂属投资大、高耗能项目,只好半停半用,导致河道排污渠的污水没有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而直排剑江河。

  “建个污水处理厂放在那里,却不投入使用,而任由污水直流剑江河?”这让文勇心里一阵刺痛。同年12月16日,文勇以一个新闻记者的职业敏感和新闻操守,“大胆”的写出了《都匀污水处理厂建成半年成为摆设?》的稿件,并发表在《贵州都市报》等相关媒体上。报道见报后,引起了黔南州和都匀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通过整改后该污水处理厂运行正常。

   一条报道,叫停9家污染企业

  2009年11月下旬和2010年1月初,文勇接到群众反映,都匀市小围寨办事处辖区内有多家废旧塑料加工企业产生废水直排水沟,由于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悬浮物和塑料袋碎渣,废气主要由拉丝造粒环节产生,无环保处理设施,形成一条长长的“污龙”直接流入剑江河。

  身为环保志愿者和记者的他立即深入现场,通过调查了解后,他撰文《污龙直排剑江河》,在《贵州都市报》、《黔南日报》等相关媒体刊发,报道引起了黔南州、都匀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领导作出批示。经调查,小围寨办事处辖区共有9家废旧塑料加工企业未办理环保手续,环保部门对这9家企业下达了停产整改环保告知书;供电部门对企业实施停电。目前,这里的废旧塑料加工企业全部取缔或搬迁,剑江河的这一河段又变清了。

   环保情结,17年痴心不改

  剑江河的治理,任重道远。“它的命运需要更多的人去关心、关注。”文勇对剑江河倾注的不仅仅是笔墨,还有他的情感。

  他说,“我像对待自己的爱人一样去爱剑江河,每天都要到剑江河边看上一眼,如果它的水质突然变浑浊了,那么我就知道它又‘生病’了,得赶紧呼吁对它进行‘医治’。如果它一如既往的清澈如镜,那我整天都安心。

  文勇从事新闻工作17年来,足迹黔、滇、渝、川、青、藏等西部江河山水,有很多时候,他是冒着生命危险完成采访任务的。

  文勇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了大量江河生态环保新闻,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民族报》、《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黔南日报》、《夜郎文学》、《都匀晚报》(现《都匀时讯》)、新华网、新浪、网易、凤凰网等全国30多家报刊、网络发表关于江河生态环保类的文章(图片)约1600篇(幅),总字数达110万字,其中部分环保类作品被评为全国全省全州全市“好新闻奖”。

  文勇先后5次举办个人江河生态公益环保摄影作品展,多次应邀到黔南民族医专、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都匀市教育系统、驻地部队宣讲生态环保课。

  由于他的工作成绩突出,先后多次被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黔南州委州政府、州委宣传部、都匀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等各级党委政府及多家新闻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记者(通讯员)”等荣誉称号。本报记者杨杰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