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看待茅台巴拿马金奖风波事件

03.04.2015  19:31

    近日,自一篇题为“破解茅台获奖的百年之谜”的署名文章见诸于有关媒体后,一向被国人奉为美谈的茅台酒巴拿马金奖故事,再度引发风波。

    茅台缘何如此频频中枪?值得我们深思。在笔者看来,100年前茅台酒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的历史故事,仅仅是茅台塑造品牌文化,丰富和挖掘“茅台文化”内涵的战略举措之一。可是100年后的今天如果别有用心之人再拿来过度炒作和解读,刻意、甚至是故意的强调和放大,人云亦云,其用心未免就需要质疑了。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让国人大快人心。作为“中国制造”的主要民族品牌代表之一,茅台酒是中国酱香型白酒的鼻祖和典型代表,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凝聚融合的陈酿,是我国劳动人民心血和智慧的结晶。自1915年从边远贵州大山深处的一个边陲小镇远涉重洋,凭借其卓越的品质与风格,瓶破天惊,勇夺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以来,已连续16次荣获国际金奖,蝉联历届国家名酒评比之冠,创下了“外运五洲万人尝”的百年辉煌,成为中国白酒行业中迄今为止唯一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国家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等认证于一身的白酒产品,成为中华民族呈给世界的一张“国家名片”。这本该是我泱泱天朝海内外十几亿儿女引以为傲的荣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不断书写着中国酱香传奇的茅台,却频频成为一些人口诛笔伐、宣泄情绪的目标。

    所谓“树大招风”,近年来茅台所受到的种种非议,着实令人颇为费解。每每要举行某项重大活动,或要参加某项国际国内酒业盛事,又或是每年的白酒销售旺季即将来临之际,茅台都会被推上风口浪尖,身陷舆论漩涡而几无辩驳之机,总是被业界、学术界一些头衔“前缀”冠上所谓“资深”二字之人一味的挑剔或质疑,甚至进行诋毁、抹黑,真是咄咄怪事。这次在成都春季糖酒会即将召开之际引发的茅台获巴拿马金奖被指造假事件,就是个典型的案例。其实这是当前低速增长新常态下行业内的一种浮躁心态,一种典型的恶性竞争行为。毫不客气地说,这是行业乃至整个国度的悲哀,不得不引发我们每一个国民去深思。

    且不说有关巴拿马赛会中国赛品获奖的统计数字、获奖的具体赛品和奖项奖级等,因官方统计口径不一、翻译误差大、人手过少而未能对获奖赛品进行仔细核对等原因造成张冠李戴、统计混乱,从而导致各类著述不一的记述,进而成了后人解不开的历史谜团。仅茅台酒的参评,说法就林林总总。但关于茅台酒当年获巴拿马赛会金奖之说,现存中外文献中早有记载。民国时期始纂于1914年,刊行于1937年,由杨兆麟、赵恺、杨恩元先后主纂的《续遵义府志》卷十二“物产·茅台酒”目明确记载:“前志,出仁怀县西茅台村,黔省称第一……往年携赴巴拿马赛会,得金牌奖,固不特黔人珍之矣。”1999年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十卷亦载:“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茅台春和茅台烧春获得金质奖。

    志书官修,由来已久。方志既为“一方之全书”,又是“一方之全史”,它是真实、全面、系统地记载一地自然、人文、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社会等历史发展全貌的重要文献典籍资料性著述,被喻为地方“百科全书”和“博物之书”,具有较高的存史资治、利国益民等功能。实事求是、秉笔直书,便是编修志书最基本的原则。因此,《续遵义府志》中关于茅台酒获巴拿马赛会金奖的记载应该是较为可信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些人一味断章取义,对茅台酒获巴拿马赛会金奖的史实不作深究就妄下结论,即失之于偏颇,也很不公允,甚至造成以讹传讹,鱼目混珠,使众人难知事实真相。尤其是在那些似知而又显得不知之辈的笔下,更是恣意妄说。

    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原始历史文献的匮乏,要考证茅台酒在当年巴拿马赛会上的获奖事实真相,确实是件很困难的事情。近年来,笔者因工作和写作的需要,常常辗转于各大图书馆和档案馆之间,掌握了不少珍贵的历史档案和文献资料,包括当年巴拿马塞会前后出版的各类书籍报刊,诸如李宣龚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要览》、冯自由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大赛会游记》、屠坤华的《1915万国博览会游记》、陈琪的《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严智怡主编的《巴拿马赛会直隶观会丛编》、张肖梅的《贵州经济》,等等。但尽管占有再多的历史文献资料,笔者也不敢妄加断言,除非找到当年最直接的历史证据。这些著述虽说是研究巴拿马赛会极具价值、不可多得的基础文献,但大概囿于时代、研究视野和获取信息手段的局限性,有不少文献所记述的内容存在片面、错漏,与实际不符之处,疑点颇多。所以,今天的我们只能综合各种相关文献,客观、理性地看待当年茅台酒巴拿马赛会获奖的历史事实。

    1915年规模空前的巴拿马赛会,可以说是展示20世纪初人类文明成果的大舞台,显示各国实力的一个特殊竞技场。它是美国政府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建成通航,于1915年在加利福利亚州的旧金山市举办的一次国际性博览会。其全称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后人常简称为“巴拿马赛会”。尽管中国政府于1912年3月就收到美国总统塔夫脱发来的邀请书,且中美双方于当年10月就在旧金山“行政府馆典基礼”,但因南北纷争,政局动荡,经费迟迟不能解决,致使工程建设一度停滞。直到1913年5月,北洋政府专门成立农商部全权办理参赛相关事宜,并于同年6月28日在北京成立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袁世凯亲自任命陈琪为赴美赛会监督兼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局长。同时,事务局在天津成立商品陈列所,任命乐嘉藻为所长,负责征集全国的名优产品送展。乐嘉藻是贵州黄平人,民国时期的贵州教育家,因选送茅台酒、玉屏箫笛获奖状、奖章而蜚声中外,并以巴拿马直隶协会代理会长赴美国旧金山、日本考察实业,著有《巴拿马赛会直隶协会丛编》《贵州党争事略》等专著。随后,各省也先后相继成立赴赛出品协会,负责征集审选产品。全国共有19个省参展,展品多达10余万种,计1800余箱,重1500余吨,于1914年冬分两批运往旧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