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县四举措延伸志愿者服务触角

04.03.2015  18:36

    新华网贵州频道3月4日电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在政府实施社会治理、延伸社会服务触角的补充力量,瓮安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线,把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

    完善机制,推进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为了进一步培育发展志愿者队伍,瓮安县组建了“瓮安县志愿服务联合会”及13个乡镇(办事处)分会,成立志愿者工作室和瓮安县大学生联合会,创建了“瓮安县志愿服务中心”。为了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银行”管理体系,瓮安县对志愿者的执证上岗、服务记录、行为礼仪、培训学习、表彰奖励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对志愿者的服务时间、项目、捐助物资进行统计、储存,及时掌握志愿服务动态信息。制定出台了《瓮安县关于加强共产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意见》《瓮安县志愿者管理办法》《瓮安县志愿服务表彰办法》,在政策层面做到了六有一落实:即有统一标识,有办公场所,有志愿者队伍,有管理制度,有工作台账,有服务项目,落实志愿服务活动。

    整合力量,发展志愿者工作队伍。为持续推进瓮安县志愿服务活动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社会化发展,瓮安县成立了志愿者服务联合会,完善了社会志愿者培养、使用、评价、奖励等工作办法,建立了“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的管理体系,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立体式的志愿者队伍组织网络,一批具有一技之长的市民和热心公益的专业人士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注册志愿者36087人,其中,党员志愿者9137名,青少年志愿者25200人,巾帼志愿者420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300人,瓮安籍大学生会员1000人,“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30人,他们长期活跃在综治协管、治安联防、科技创新、扶贫开发、社会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残障康复、社会福利、青少年教育、婚姻家庭等一线,充分发挥了党委政府对社会公共服务盲区“拾遗补缺”的作用。

    热心公益,传递志愿服务正能量。瓮安县志愿者坚持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热心公益,他们祭扫烈士陵墓、参与环保活动、为灾区募捐,不断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到互帮友爱的大家庭中来。近年来,瓮安县相继开通了“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和微信公众号,聘请60余名创业导师指导帮助4300余名青年进行了自主创业,带动就业6000余人,其中涌现出青年致富带头人258名。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联合会的资源优势,瓮安县组织骨干志愿者和志愿者团队利用寒暑假,深入乡镇、村(社区)开展以“十个一”活动(即:快乐学习、快乐团聚、快乐体验、快乐体育、快乐民宿、快乐圆梦、快乐体检、快乐书信、快乐电影、快乐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快乐学校”关爱活动,深受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的欢迎。为了进一步提升春晖志愿者服务基层工作的能力,瓮安县率先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春晖团支部”,连续三年举办瓮安县春晖行动春节联欢会,并受到中央、省、州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对瓮安县春晖行动春节联欢会作了专题报道。

    融入服务,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为了进一步增强全县志愿服务工作凝聚力,瓮安县开展了春晖志愿者反哺故土活动,目前,已聘600余名“春晖使者”,其中涌现出了卢继勇、张杰铭等一大批优秀春晖使者(卢继勇连续9年为家乡捐赠公益慈善款1000万元)。“春晖行动”瓮安模式得到团省委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学习。建立了以“党员在身边”制度为平台,机关党员到农村争当领头雁、到社区争当志愿者、到企业争当特派员的“1+3”服务群众新模式,19名机关党员干部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11名机关党员干部到村任党组织书记,4880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党组织报到并开展服务活动,27名机关党员干部驻企特派员服务非公经济发展,该模式被中央国家机关评为“建设服务型机关党组织最佳案例”。为了延伸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瓮安县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党员志愿者服务联动体系,广泛开展了“党员服务千万家•强基富民奔小康”“党员在身边•服务千万家”“党员在身边•服务我争先”等主题活动。(赵素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