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江界河:昔日渡口成港口

08.11.2014  18:28

    新华网贵州频道11月8日电(记者李春惠)55岁的村民田景翔在江界河上划着一条小船,两岸峭壁倒映在宽阔平静的水面上。小船在河中停稳后,田景翔扬手撒下一张渔网,河面上荡起层层涟漪。

    田景翔是贵州省瓮安县江界河镇渡江村村民,他指着一处水面说,80年前红军就是在这里成功强渡乌江的,所不同的是,2009年乌江流域构皮滩水电站截流蓄水,江界河水位已上升150余米。

    江界河是乌江流经瓮安县河段,田景翔的祖辈都生活在江界河岸边,世代以种地、打鱼为生。1934年12月下旬,中央红军到达离江界河渡口45公里的瓮安县,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了彪炳史册的“猴场会议”,这次会议是红军长征中“遵义会议”之前召开的关于战略转折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决定强渡乌江,向遵义挺进。田景翔说,当时祖辈们拆门板、砍竹子,捆扎几十个竹筏支持红军渡江。

    1935年1月1日红军开始强渡,然而对岸敌军居高临下火力凶猛,强渡没有成功。2日晚,几名战士乘坐几只竹筏偷渡到对岸。3日拂晓时分,已经偷渡过江的几名战士摸到敌人的阻击阵地袭击了敌人,红军乘势发起猛烈攻势。与此同时,一座由竹筏连接而成的浮桥也伸展到对岸,炮火中不断有红军战士从浮桥上落入水中。

    经过激烈交战,中央红军打退了江界河渡口守敌,成功渡江,并于几天后占领遵义。瓮安县文广旅局副局长冷松介绍说:“强渡乌江是很重要的一个节点,红军如过不了乌江将会腹背受敌,很难想象红军的命运。

    1995年6月,江界河渡口附近“一桥飞架南北”,大桥全长461米,宽13.4米,横跨两岸峡谷,昔日的天堑变成了通途。

    渡江村村民皮禄江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当年红军流血牺牲换来的,老百姓都有很深的红军情节。构皮滩电站截流蓄水后淹没了一些村民的田土,有几十户移民主动放弃政府提供的安置,就地搞起运输、发展养鱼,并为来江界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游客免费讲解那段“红色历史”。

    “白天开船,下午5点后打鱼,天气好时一天能挣几百元。”田景翔对记者说。

    昔日的红军渡口如今已成繁忙的港口。2013年底,贵州省航务管理局建设的瓮安港江界河客货运综合码头建成投用,年货运量达75万吨,年客运量15万人次。当地政府已规划将港口建设和发展成为黔中地区物流中转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