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牢发展生态"两条底线""多彩贵州"拒绝污染

26.09.2014  14:15

守牢发展生态“两条底线”“多彩贵州”拒绝污染

新华社记者闫起磊

    图为市民在小车河湿地公园游览。正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贵阳,近年在中心城区划出16平方公里宝地,先后建成花溪十里河滩、小车河、观山湖等一批湿地公园,城市建设展现出“显山、露水、见林、透气”的特色。新华社记者 王念 摄

    今年9月,贵州省政府在乌江边上召开现场会,部署乌江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剑指乌江流域工业污染、网箱养鱼、城镇生活污水三大主要污染问题。

    贵州省副省长慕德贵表示,贵州将把保护乌江水质作为第一生态环保工程,建立流域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环境保护“河长”制、生态补偿制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到2017年,流域内中心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到2020年,流域干流和支流断面水质全面稳定达标。

    不仅乌江,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理念下,一场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攻坚战正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黔中大地展开。

    生态司法改革率先打响第一枪。早在2007年,贵阳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环保“两庭”即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和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审判法庭,逐步探索出生态司法“贵阳模式”。

    今年4月,贵州在全省建立省级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专门机构,分别成立了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生态环境保护审判庭、贵州省检察院生态环境保护处和贵州省生态环境安全保卫总队,在全国率先在省级层面初步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体系。

    “向污染宣战,要用好用足法律武器。”贵州省高院副院长唐林说,审判改革的目的不仅是“制裁”,更是为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平衡加固一条“防线”,以司法改革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用法律“高压线”保障生态保护“底线”。

    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指出,贵州山川秀丽,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但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别是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生态基础十分脆弱。“这一状况决定了我们在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方面难度更大,更是大意不得,更须谨慎小心”。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批复《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贵州成为继福建之后我国第二个以省为单位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7月1日,全国首部省级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法规《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正式实施。

    “生态脆弱扶贫县取消GDP考核”、“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定自然资源使用上限和环境质量安全底线”、“第一责任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重点用能单位在线监测系统,实现能耗动态监控”、“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抓住一个个重点领域,贵州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

    “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企业治理污染主体责任不落实等问题是环境保护“顽疾”。今年上半年,贵州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实行“建设项目未经环评审批以及未按环评要求落实污染防治设施的,一律停建、停产”等“六个一律”,以最严格的手段加强环境监管。

    今年7月起,贵州政法机关开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重点惩处污染破坏水资源、大气资源、土地森林矿产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通过快处、快立、快侦、快捕、快诉、快审、快判、快执,营造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氛围。

    “多彩贵州,拒绝污染”。贵州省省长陈敏尔表示,良好生态是贵州最突出、最响亮的一张品牌。环境保护是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从源头上保护生态、治理污染,最根本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贵州正在发展以大数据为先导的信息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与发展相协调的新路。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26日电

   新华每日电讯》:全面深化改革全景图·贵州篇

   贵州:内陆开放"新高地" 后发赶超"谋新篇"

   贵州升级立体交通争做"一带一路"枢纽

   贵州:"第一民生工程"托起山里人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