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画笔”绘就生态家园——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走笔

21.09.2016  22:14

以前那里是一片荒山,如今已成村民致富的金山。”顺着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镇十二盘村村支书肖廷飞手指的方向望去,目光所及尽是满山遍野的梨树、李树、板栗树。

十二盘村的变化是沿河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中界村、孙家村、谯家铺村、桂鲜村……行走在沿河自治县的乡间,一个个与十二盘村一同走上绿色发展路径的村庄让人眼前一亮。

沿河素有“乌江要津”之称,乌江穿城而过,是乌江流经贵州省的最后一个县,也是乌江中下游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该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主线,实施“生态屏障、生态产业、生态宜居、生态文化、生态制度”五大示范工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组数据彰显了沿河生态建设的发展成效: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期末的40.68%增至“十二五”期末的55.78%,“十三五”期末预计达到65%。

念好山字经荒山变金山

9月的孙家村,山清水秀,美如画卷。500亩铁皮石斛、300亩白芨、500亩青钱柳、500亩空心李整齐有序地栽种在山坡上、村寨间,与黛瓦白墙的民居相互辉映,勾勒出一幅清秀隽永的山水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以前我们这里石漠化很严重,退耕还林种上空心李、中药材后,老百姓终于有了盼头。”孙家村村支书孙本江说。

2013年,由沿河乌江生物科技发展公司投资的中药材产业园落户中界镇孙家村,由此开启了“公司+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中药材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周边村寨近5000人就业。

41岁的孙家村当门组村民杨再霞曾外出务工多年,无暇顾及家中3个小孩,中药材基地落户村里后,她毅然回家就业,不再饱受思乡之苦。

走进谯家镇谯家铺村,漫山的绿茶映入眼帘,微风习习,仿佛步入一片绿色的海洋。

在茶园干活,一个月的基本开支不用愁。”谯家铺村村民田应洪一边熟练地采茶青,一边乐呵呵地与大家分享他的劳动成果。

茶叶经济的涌动,让谯家镇的茶叶种植规模迅速攀升,由以前的零散种植发展到13500亩,辐射带动13000个农民就业,年户均增收2000多元。除了茶叶,谯家镇还因地制宜,发动群众向荒山要地,种植了4万亩核桃。

沙子镇十二盘村位于海拔近千米的珠瑙岩山腰,20多年前,这里石漠化严重,缺水干旱,山高土薄,每年人均占有粮食不足75公斤,纯收入不足50元。水电路都不通,30岁以上的光棍就有58个,是当地有名的“光棍村”。“山高水浅石旮旯,红苕洋芋包谷粑,要想吃顿白米饭,除非坐月生娃娃。”一首民谣,道出了十二盘村的艰辛与困苦。

甩掉贫穷帽,成为十二盘村村民共同的心愿。村支部实施了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请来专家讲授农业实用技术,入户发动群众种植空心李、酸泡梨、烤烟、茶叶、西瓜,全村造林面积达3950亩,森林总面积达65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林木总价值超过1亿元。如今,十二盘村基础设施健全,农业产业兴盛,山上绿树成荫,村民生活越过越好,告别了吃红苕、洋芋、包谷粑维生的日子。“青山绿水好日子。”成为沿河新农村的代言词。近年来,沿河自治县围绕生态茶叶、生态畜牧业、生态果蔬、生态中药材四大支柱产业和烤烟为主的4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已建成核桃基地21万亩;发展沙子空心李6.35万亩,8000余户2万多人从事空心李栽培;种植中药材15000亩,涉及11个乡镇25个行政村,覆盖1252户贫困户,贫困人口4382人。

奏山水乐章谱旅游新曲

乌江穿境而过,让沿河有了“画廊乌江·山歌沿河”的美誉,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旅游资源。

沿河至德江高速公路开通后,把当地到贵阳的通行时间缩短为3个半小时,使沿河成为黔东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通枢纽,为全县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契机。

沿河以乌江画廊旅游景区为突破口,积极发展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现代生态旅游业,引进了北京中控大通投资集团公司、沿河县莲藕种植科技发展公司等企业到沿河开发旅游。

妈妈,那朵白莲花真漂亮!”一个小男孩兴奋地拉着妈妈往莲花池奔去。

9月3日,恰逢周末,中界镇“狮子山农业生态观光园”游人如织,有的在荷花池边拍照,有的在亭子里休憩,小孩则成群结伴地嬉戏打闹,一派热闹的景象。 “狮子山农业生态观光园”计划投资2亿元,力争用3年的时间打造成为集旅游、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园区。

由北京中控大通投资集团投资2亿元打造的万亩多兰特玫瑰生态产业园也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

补齐短板,做优长项。沿河县发改局副局长何海兵说,沿河还重点打造“乌江山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红色精品旅游区”四张旅游名片,开展全方位宣传推介,加强区域协调合作,着力打造旅游精品线路。

珍稀动物往往喜欢自然生态环境好的地方。乘船游览乌江山峡景区,还有机会能看到珍贵的黑叶猴在两岸玩耍。沿河县林业局副局长崔根源兴奋地说:“通过规划治理,乌江山峡景区的生态也越来越好,很多黑叶猴纷纷从其它地方迁徙到山峡来,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观看黑叶猴的游客。”正在建设的乌江国家湿地公园内,垂柳依依,绿草如茵。崔根源说,目前湿地公园完成建设面积40%,该湿地公园建成后,将有效保护乌江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长江流域珍稀的鱼类资源和鸟类资源,发挥乌江调蓄洪水、涵养水源、调节区域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效益。

城市美如画群众笑开颜

清晨,行走在沿河县城,香樟树、银杏树挺拔有力地分布在街道两旁,道路布局有序,路面干净整洁,时不时飘来的桂花香让人清新飘逸,如痴如醉。

香樟1500棵、桂花5000棵、玉兰1000棵、小叶榕3000棵……花草树木的装扮使江城之魅更加彰显。

截至目前,沿河城区绿地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其中乔木类16000多棵,灌木类21000余棵,地被类280000平方米,草坪类38000平方米。”沿河县城管局党组成员方力介绍道,

把县城建设与乌江山峡景区相结合,沿河建成了白塔公园和乌江广场、民族文化广场、红军渡广场,完成了“梦幻乌江”景观二期工程,启动山峡大道、中医院至城南客运站江滨大道、城南客运站至沙坨大道、河东新区至黑獭大道、黄家山至坝坨大道等5条大道绿化亮化及景观工程建设和县城房顶绿化工程建设,使县城更加亮丽、更加休闲、更具有吸引力。

每天傍晚,乌江广场、民族文化广场、红军渡广场都热闹异常,大妈们伴着音乐节奏跳起欢快的广场舞,老大爷则三五成群的下着象棋,年轻情侣手挽着手散步,一派和谐欢乐的景象。

以前这里是个烂沟沟,现在变美了,我们老年人也有玩的地方喽。”在民族文化广场跳广场舞的大妈陆梅笑眯眯地说。今年6月9日,沿河举行了第一个生态日系列活动,成为贵州率先设立县级“生态日”的区域。“生态乌江·美丽沿河”主题书画展、“爱护沿河碧水蓝天,共建幸福美丽家园”万人签名仪式……沿河儿女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