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搭建绿色转型战略框架 贵州全力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22.07.2014  18:41

6月9日,贵州省召开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大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部署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奋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李军主持会议并讲话。大会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开到各市(州)、贵安新区、县(市、区、特区)、乡(镇)、街道(社区),并向全省电视直播。

赵克志作了题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讲话。他指出,贵州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切实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守住绿水青山。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贵州发挥生态优势、实现后发赶超的基本途径,是增进人民福祉、造福子孙后代的客观要求,是提升贵州形象、建设多彩贵州的重要支撑。

赵克志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要突出抓好四项重点工作。一是坚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并举,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二是按照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的要求,着力发展能够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三是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四是抓住具有引领示范意义的重点领域,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

  赵克志要求,要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各级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编制实施方案,加强协调配合,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凝聚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强大正能量。要完善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督查和巡查,植树造林工作要加大考核、公布、排名力度,对环境质量下滑或造成重大生态环境事故的要严格问责。

陈敏尔省长就加强全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了讲话。陈敏尔指出,良好的生态是贵州最突出、最响亮的一张品牌,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竞争优势。要从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全局、从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从人民群众对优良环境的期盼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认识到抓环保就是抓生产力、就是抓产业、就是抓经济,唱响“多彩贵州拒绝污染”坚持两条底线一起守、不偏颇,实现发展与生态互动双赢,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清洁空气、吃上放心食物。要全力抓好环境保护的重点环节,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力度,注重园区环保设施、城镇环保设施、企业环保设施和环保监测设施覆盖,注重运营管理,注重资金投入,加快解决我省环保设施不足的问题。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力度,深入推进“六个一律”专项行动,大力提高环境执法水平,借助各方监督力量,保持环境监管高压态势,零容忍、下重拳、出狠招,切实解决“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加大环保体制改革力度,创新体制机制,深化赤水河流域改革试点、第三方治理改革试点和排污权交易改革试点,从根本上破解资源环境难题。

陈敏尔强调,国家批复贵州以省为单位建立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引领性事件,将对贵州未来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抢抓机遇、抓好项目化落实、加大组织实施力度,结合实际大胆实践、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可复制推广的有效模式。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搞好部门协同配合、动员全民支持参与,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再接再厉,全面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加快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以实干实绩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李军副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做决策、上项目要充分考虑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确保经得起“为公还是为私”的拷问;要妥善解决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各种难题,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守住两条底线的正向系数;要顺应潮流,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大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会议还宣读了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局对《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批复,宣布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观山湖区等8个县、区为贵州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试点。

大力发展林业科技提高林业治理能力
 为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林业厅
张富杰副局长率队赴毕节市督导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工作
 为切实推进全省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工作,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