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助力贵州“蛙跳”式发展

23.05.2015  13:04

    5月22日下午,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传递出从生态进步迈向生态文明进步的人类最强音。

    记者在现场感受到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经过7年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政策举措、保障措施等方面形成诸多共识,成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实践的“中国窗口”,提高了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力。

    2013年,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首次提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2014年,李克强总理发来贺信充分肯定道:“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共享可持续发展经验的国际平台。

    同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致贺信:“论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帮助中国主要决策者们协调合作、付诸实践。

    的确,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汇聚到贵阳国际论坛,谈论生态文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态文明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理念,归根到底一句话是文明的转型。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国梦、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中国梦的重要影像就是走向生态文明时代、建设美丽中国。

    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联盟主席、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章新胜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各方关注。论坛这几年的发展最大特点就是成为两个汇聚的制高点,一是汇聚全球关心人类转型所有谈论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智慧和知识界智库聚集的一个制高点;二是汇聚全球关注绿色转型、关注第三次产业革命、关注人类下一轮经济发展走向,新技术、新模式包括发展模式、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商务模式等的一个制高点。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现在已经是一个世界共享的国际性平台。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不仅走在前面,而且也率先垂范,特别是举办地贵州省已被列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试点的两个省份之一。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之所以能获得这样一个发展的生机,在章新胜看来,是顺应了人类发展大势,适应了国家发展“新常态”下的重大需求,不仅是经济上的转型升级,也不仅是一个包容性社会的成长,而且是人们对于生活的健康、对于下一代的关注、对于民生的巨大需求。2015年年会因为这个变化而务实创新,在国际国内生态发展形势都在转变的当下,大家将围绕绿色行动,包括适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巴黎世界气候大会的需求,融合创新,策划年会内容。

    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贵州省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慕德贵认为,贵州这样一个重要的“两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地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青山绿水,就是保护了发展。牢牢树立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保护中的理念,一方面注重做好山、水、空气、土壤等四篇文章,注重对山体的培育、养护,在大气治理方面,贵阳一直以来空气环境质量在全国省会城市里面都能进入到前4名到前5名的位置,全省整体大气质量有所提高。同时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一是培育五大新兴产业,二是抓好四个一体化,三是宣传推介好贵州特色产业五张名片。五大新兴产业是指以大数据为引领的信息产业、以医疗养生为主要内容的大健康产业、以绿色无公害为标准的山地高效农业、以民族文化和山地特色文化为代表的旅游业、以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为主要内容的新兴建筑业。贵州出台了大数据、新医药产业发展等的规划,以及支持建筑业、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一系列发展的政策措施。巩固提升四个一体化,即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一体化。做优五张名片,即烟、酒、茶、药、食品。为生态贵州蛙跳式发展注入全新的能量。

    为迎接本次国际性盛会的召开,贵州省在中央外办、外交部及相关中央部委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论坛秘书处的通力合作下,紧紧围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新议程、新常态、新行动”的主题,全力以赴抓好各项筹备工作,迎接世界各国嘉宾的到来。(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