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绿水青山扮靓醉美田园

11.08.2015  15:10

留住绿水青山扮靓醉美田园

——湄潭“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侧记

    几栋破败的木楼和陈旧的红砖楼交错伫立在池塘边,木杆子上的电线在天空中画出五线谱,杂草丛生的荒坡显露出颓废和荒凉。这样的景象是记者从1990年拍摄的一张老照片上看到的,画面记录的是当年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的面貌。这样的画面如今只有在老旧照片上才能看到。

    珍藏这张照片的是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堡洞坝组的村民祁承烈。现年69岁的祁承烈见证了堡洞坝组田家沟新农村建设的整个历程。

    田家沟新农村建设始于2005年。这一年,从龙凤村到金花村全长5.1公里的道路开始硬化,龙凤村村民投工投劳,加上“一事一议”匹配的专项资金,昔日坑坑洼洼的泥石路变成了宽敞整洁的水泥路。

    交通环境改善后,龙凤村开始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和新型产业发展,以传统的茶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现代观光农业,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建设为契机,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2007年,田家沟兴建第一栋黔北民居,小青瓦、坡面屋、穿斗枋、转角楼、雕花窗、白粉墙的建筑风格让一辈子住在木瓦结构的破烂房屋中的祁承烈激动不已。同年年底,祁承烈家的黔北民居也开始动工修建。新楼房总共有800多平方米,当地政府补助祁承烈5.4万元。2008年底,经过一番精心装修,祁承烈的乡村农家乐正式营业。

    站在祁承烈家院中放眼望去,山上茶园与森林镶嵌,山下竹园与湖水辉映,一栋栋黔北民居坐落在池塘边,亭亭玉立的出水荷花,在水上逶迤伸展的廊桥水榭,前来观摩学习的人和游客川流不息。很难让人把眼前的景象和旧照片上的田家沟联系到一起。

    在田家沟新农村建设中,“绿色乡村”是当地党委政府始终坚持贯彻的发展思路,在发展中坚守生态底线,既要留住绿水青山,也要扮靓醉美田园。至今,全村建成珍稀植物红豆杉种植园10公顷,完成人工造林100公顷,建成现代高新农业观光园70公顷、生态茶园380公顷,全村共完成通组公路硬化15.8公里,铺设旅游主干道5.1公里。

    祁承烈告诉记者,以前住在破烂的木瓦房中,遇到下雨天要戴着斗笠睡觉。太穷了,只得到县城打零工,祁承烈先后在建筑工地上干过,当过保安,做过停车场收费员,什么苦都吃尽了,全家全年的总收入只有4千多元,而现在,光是农家乐一年的收入就超过了20万元。是新农村建设让自己到了晚年才过上好日子。

    通过新农村建设的带动,全村人均年收入从过去的不足6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3114元,实现同比增长118.5%。

    “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念起《十谢共产党》的唱词,祁承烈的感触特别深。这个花甲之年的老人给记者看了他写的诗《再谢共产党》:“黄土变金苦思量,多亏政府来引导,荒山变成绿茶地,一年收入万大洋。

    在湄潭县新农村的建设中,将生态景观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规划推出并启动实施“六线九园”彩湄工程。实现“一线一景、一段一景、一园一景、一村一景、一季一景”的独特景观,兴隆镇龙凤村至湄江镇核桃坝这沿线等6条重点线路,洗马镇水玫花谷和兴隆镇万花园等9个重要区域的建设实施得以快速推进,“六线九园”的格局各具风情、亮点纷呈。

    截至目前,全县新(改)建黔北民居累计达51280户,惠及19.5万农民,50%以上的农民住上了新民居。全县规划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点200个,成规模、上档次的黔北民居新村示范点168个,真正实现了美了村寨、富了百姓。(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