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开展留守儿童服务管理和关爱工作见闻

23.06.2015  15:08

  “把两片粽叶错开折成漏斗状,然后放入和漏斗口持平的米,再折叠粽叶把米全部包住,最后用线缠绕粽子4至5圈,系上活扣就成了。”6月19日,共青团乌当区委和区妇联走进水田镇中心小学,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包粽子比赛、表演节目、移动电话亲情连线……孩子们说,这个端午节过得很开心。

  乌当区的端午节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是我市开展留守儿童服务管理和关爱工作的缩影。近年来,在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力量的持续努力下,我市正不断完善政府、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服务体系,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和关爱一直在身边。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6月18日下午,乌当区水田镇包村干部邱忠繁来到该镇海拔最高、位置最偏的安多村,开始排查村里留守儿童的情况。

  “王老伯,我们来调查下您家里的情况,特别是您孙子的情况。”看到坐在家门口干农活的王天有,邱忠繁迎向前说。

  “哦,我记得你,去年你还来过我家,给我孙子捐过书包。”聊了几句后,王天有认出了这个曾来献过爱心的镇干部。

  说着话,邱忠繁从包里拿出一张乌当区留守儿童家庭入户调查表和一张水田镇留守儿童登记台账。姓名、性别、年龄、学校、监护人情况、父母动态、生活状况……听着王天有的回答,邱忠繁在表上一项项详细记录着。

  “这次镇里对留守儿童情况进行再排查、再核实,为的是及时了解有没有新增留守儿童,了解他们的家庭变动情况,以便动态化管理。目前,水田镇的每个村都建立留守儿童台账。”邱忠繁说。

  从6月中旬开始,我市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排查,不管是在山区农村,还是城市社区,都能见到像邱忠繁这样走村入户排查的党员干部。同时,根据市民政局等部门下发的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救助实施方案,我市将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台账,全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动态管理机制,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家庭尽责、共青团和妇联等群团组织及社会力量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护新机制,进一步筑牢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网底”。

   社会力量主动参与 增强关爱工作活力

  6月1日,观山湖区杨武沟小学操场上传来孩子们的阵阵欢笑。原来,观山湖区志愿服务联合会联合团区委等单位,组织志愿者为这里的留守儿童送去“六一”儿童节礼物,并为他们表演节目。

  近年来,观山湖区志愿服务联合会通过全面开展“为爱留守”——关爱农民工子女系列活动,为留守儿童的生活增添一抹靓丽的色彩。

  在改善留守儿童基本生活学习条件方面,从2014年至今,通过“点燃希望·爱心传播”活动,观山湖区志愿服务联合会联合团区委等单位,共为朱昌镇石硐小学、杨武沟小学等学校的留守儿童捐赠2400余册爱心书籍、100余套学习用品等,并积极联络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筹集到价值三万余元的课外读物。同时,为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该联合会还开展“代理家长”活动,为留守儿童组织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等活动,丰富他们的假期生活。

  “来自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往往享受不到好的医疗条件和心理健康教育。”观山湖区志愿服务联合会副会长郭富莹说,为保障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联合会经常开展免费体检活动,为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

   学校多方助力 构筑温暖港湾

  “父母外出打工,一年只回来一次,中考期间,他们无法陪在身边,但学校派车送我们去考试,让我感到不再孤单。”开阳县米坪乡中心学校初三毕业生马登会说。6月16日,米坪乡中心学校组织爱心车队护送学生参加中考,这些即将毕业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

  米坪乡中心学校共有138名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的38.6%,且呈上升趋势。针对这一情况,近年来,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各个方面给予他们关爱。

  “作为学校,我们既希望留守儿童都能吃饱住好,也希望他们能快乐成长。”米坪乡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秦明江说,每个学期开学,学校都会以班为单位统计留守儿童情况,利用国家“寄宿生补助”资金,首先解决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补助。学校还启动学生营养餐计划,提供免费午餐,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的生活困难问题。

  此外,2014年10月,米坪乡中心学校将一间120平方米的教室建成留守儿童之家,确定一名老师为代理家长,配备电脑、亲情电话,供留守儿童和远方的父母通话,并配备电视、图书、体育器材等,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