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管理”向“慢”开刀

28.09.2014  11:22

      凤山镇积极推行“痕迹管理”,加大干部平时考核力度,建立干部日常痕迹档案,促进干部职工履职尽责,提高工作效率,解决好服务群众“”的问题。

划分干部考察责任区,促进日常考察常态化,问“”。

根据工作需求,结合考察组职能职责,将9个村(居)委会和10余镇直单位划分为9个考察责任区,由包村的副科级干部牵头组成对应的9个考察组,负责对责任区内单位的日常考察工作。各村(居)、镇直单位凡是召开重要会议、举办重大活动或发生急难险重事件时,相应负责的考察组必须第一时间到位。在活动筹备或事件处置过程中,考察组采取看(看现场)、听(听汇报、群众谈话)、测(事后民意测评)等方式了解相关干部的政治立场、大局观念、复杂问题处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情况。同时,考察组负责对责任镇内各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开展日常谈心谈话活动,及时了解干部思想动态、性格特征,多角度、全方位掌握干部综合表现。

组建督查工作组,全程跟踪考察参与项目建设的干部,督“”。

针对建设项目多、全镇近三分之一干部抽调参与征地拆迁的实际,为准确掌握项目工作组干部在一线表现,镇党委抽调有关人员组成督查工作组,挂点联系全镇建设项目并直接参与征地拆迁工作,以“1对2”或“1对多”的方式,负责全程跟踪考察奋战在项目一线的干部,重点掌握干部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以及群众服务意识等情况。督查组列席镇党政领导干部会议,并且如实报告监督情况,帮助镇党委、政府用好干部。

召开干部研判联席会议,加强干部全方位监督管理,议“”。

由镇党委牵头,一定期组织纪检监察、公安派出所、综治、财政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综合分析研判干部队伍现状,全方位了解干部工作作风、廉洁纪律等情况,及时发现干部中存在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而做到早提醒、早纠正,对症下药补齐“短缺”,防止小毛病发展成大错误,干部管理失之于察、失之于软等现象发生。

建立个人平时“痕迹”档案,注重平时考核结果运用,堵“”。

按照管理要求,根据干部现实表现、测评数据以及奖惩材料等进行归档,健全完善干部签到、到岗履职、固定资产管理等的平时痕迹信息资料。同时,按干部表现优、良、中、差四个等次每年举行一次评比,优秀的纳入后备干部序列进行重点培养,中、差的从后备干部中调出,并且实行诫勉谈话或歇职处理等。并且对连续2次被评为优秀的干部,在有领导岗位推荐时优先推荐提拔重用,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