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种白茶意外带来致富路 余庆乡村“一错到底”

18.04.2016  18:16

梁福珍在茶园里采茶

    本报讯 余庆县飞龙湖畔的花山苗族乡,千亩白茶园茶香弥漫。据悉,当地种植白茶源于一起“乌龙事件”。

    4月14日,在花山苗族乡隔山门山上,40多岁的朱光发、朱光喜兄弟,正在打理山坡上的白茶。一周前,朱家兄弟迎来了199亩白茶的第一个收获季节,获得了15万元的纯利润。

    “如果不是3月初的‘桃花雪’影响,今年赚40万元都没问题。”朱光发说,等明年、后年,茶园进入盛产期,收成要翻好几倍。

    据了解,花山苗族乡现有白茶1100多亩。虽然多数都是新茶园,尚未形成产量,但村民却充满了信心。但令人想不到的是,花山苗族乡发展白茶种植,源于多年前的一次“失误”。

    2009年,余庆县茶叶办从外省购进了一批绿茶树苗,免费发放给花山苗族乡的贫困村民。“第二年春天,茶树发出的嫩叶,有不少都是白的。”乡里的干部说,白化的茶树,大约有10多万株,大家都以为茶树生病了。

    茶树标本被送往权威机构鉴定,发现这是一种比普通绿茶更珍贵的白茶树种,叶片中氨基酸含量,远高于其他茶叶品种。

    白茶是一种叶片白化的茶叶。这种奇特的茶叶,每年只有20天左右的采摘期,且只有气温在15至25度间才会有白化的嫩叶。而白化的嫩叶,如不及时采摘,就会变得与普通绿茶一样。

    “等于说,我们捡到‘宝’了。”经历过这场“茶病风波”的干部说,估计是省外的卖家发茶树苗时,误将部分白茶苗混入了普通绿茶苗。

    回龙村51岁的梁福珍说:“早春时采摘白茶,茶青卖了4000多元;现在的绿茶,也卖了1000多元钱。”在她家约1.5亩的茶园里,白茶的比例约占20%。

    意外得到的白茶,让村民们看到了商机,于是纷纷要求发展白茶。2012年,朱光发、朱光喜兄弟通过拍卖,获得200多亩荒山后,全部种上白茶。

    据花山苗族乡政府领导介绍,目前,千亩白茶多数都还没投产,但茶商已在花山建了7个加工厂,有的还跟村民早早签下收购协议,为两年后收购和加工大宗茶青做准备。 (本报记者 黄黔华)

     ◎追踪报道

     凉都最美的哥

     想要捐献器官

    本报讯 截至昨日16时,病重中的凉都“最美的哥”朱德忠,已获捐款40余万元。其妻表示,如果丈夫真的“挺不住”了,愿帮他完成捐献器官的愿望。

    “当他提出这样的愿望时,我和家人都十分吃惊。”朱德忠的妻子陈小克说,尽管当时丈夫的身体已经很糟糕,但仍有治愈希望。所以丈夫这么一说,她从心里多少有些接受不了。

    据医生介绍,目前的朱德忠已陷入重度昏迷,身体状况极差。

    朱父表示,儿子希望在自己生命的最后还能为社会做点贡献,全家人都会支持他。目前,当地相关部门已介入,正帮助朱德忠办理捐献器官相关事宜。

    据悉,自2009年以来,朱德忠先后协助警方破获多起盗车案件,组织高考爱心车队,免费接送考生1500多人次。2015年9月,朱德忠因肠粘连、腹膜炎结核等多种疾病,接受手术治疗,至今仍无好转。 (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