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 奋楫者先

22.08.2014  11:18

   百舸争流 奋楫者先

  ——上半年全省建设经济强县工作综述

 

  今年以来,全省各经济强县扭住“增比、进位、突破”的建强工作主题,围绕产业发展要强、基础设施要强、民生保障要强、社会治理要强、改革创新要强的“五强”要求,一马当先竞风流,勇立潮头创辉煌,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切实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充分发挥了经济强县在“贵州进入后发赶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阶段”作表率作用。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壮大县域经济

  经济强县的强,核心在经济,关键是产业。全省上下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各经济强县根据自身资源、环境、区位和产业特点,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着力加强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旅游景区等建设,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明显增强,培育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质量、有生命力的现代产业。

 

  增特色强产业。全省充分挖掘县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走特色化、差别化、错位发展的路子。省发改委印发《2014年支持各县(市、特区)实施的150个重点特色产业项目明细表》,着力支持经济强县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建设。云岩区、南明区依托中心城区优势,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玉屏县充分发挥“中国油茶之乡”品牌优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兴仁县坚持以煤炭、黄金、电力、建材等优势支柱产业,稳步壮大经济总量。赤水市依托中国最大竹乡资源优势,发挥金钗石斛、乌骨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优势,流转土地1500余亩,持续推动农业规模化进程。息烽县将位于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内的盘脚营村、潮水村、红岩村、大寨村、关岭村连片打造,建设葡萄园、避暑山庄、农家旅社、葡萄酒加工厂等基础设施,生态旅游业发展迅速,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调结构转方式。全省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转变粗放型、资源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省财政厅出台《贵州省财政综合考核奖励试行办法》,加大对经济强县财政贴息扶持力度,支持重点财源产业项目,为经济强县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省经信委紧盯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夯实建强县经济发展基础。省工商局印发《贵州省工商局关于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发展的意见》,推动经济强县民营经济发展。省科技厅围绕汽车装备、煤炭综合利用、新材料、制造业信息化等领域,推动与经济强县的科技合作和中小微型企业创新发展。盘县坚持“跳出能矿产业抓工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转型进展良好。仁怀市面对白酒产业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创新开展仁怀酱香酒品牌宣传、形象打造和营销推广,拓宽消费群体,发挥品牌优势,创造出新的业绩。

 

  开山门融资金。全省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市(州)、各经济强县坚持创新招商引资机制,突出产业招商、专业招商、绿色招商和招大引强,做好项目跟踪与服务,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向对外开放要活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省商务厅印发《2014年贵州省开发区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支持经济强县园区建设能满足项目发展需求。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积极参与“引银入黔”工程,做好扶持经济强县微型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优化投资环境。遵义县坚持舍得投入做规划、舍得拿钱搞基建、舍得让利给企业、舍得下功夫招商、舍得普惠于群众“五个舍得”,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培育发展产业。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三大电信运营商大数据基地、富士康绿色产业园先后落户贵阳,为贵阳市所辖区(市、县)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

 

  守底线强生态。全省坚守生态底线,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各市(州)、各经济强县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并执行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省林业厅出台《省林业厅关于印发支持第四轮经济强县建设政策措施的通知》支持经济强县提高环境承载力、培育林业产业、拓宽经济发展渠道。全省31个经济强县今年营造林79.54万亩,封山育林29.92万亩。开阳县加强对翁井水库、清龙河流域、开州湖的整治,顺利通过国家环境保护部西南督查中心生态环境保护验收,荣获“中国深呼吸小城市100佳”称号。

 

  基础设施向县以下延伸

  夯实全面小康基础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资本。各市(州)、各经济强县牢牢树立抓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切实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建强交通基础设施。各市(州)、各经济强县坚持把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促进资源开发利用、县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贵阳市抢抓全省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运建设“三年会战”重大机遇,轻轨1号、2号线,贵广、长昆、渝黔、成贵省际高铁等项目稳步推进。碧江区投资5400万元,建成小康路76.5公里,22个建制村通油路,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福泉市稳步推进新区一期、二期路网,西环线、城市主轴南段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初步形成城市环形交通网。水城县投资1.87亿元,实施沥青(水泥)路项目73个,完成311.1公里,降低了物流成本,方便了人民群众出行,真正把公路变成产业路、致富路。

 

  建强水利基础设施。全省31个经济强县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部建成投入运营。修文县着力建设黔中中小企业示范园和中关村创业孵化园,桃源水库、金龙水库等供水项目稳步推进,扎佐污水处理厂(一期)已建成投入运营。开阳县投资39908万元,加强白安河、那卡河等水库、三口河、杉木林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确保全县用水安全。赤水市成立小康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整合项目资金,改善农村耕地灌溉面积0.9万亩,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8万人,建设“五小”工程460处、完成渠道改造28公里,新增机井11口。花溪区投资2750万元,加强对南明河干流小黄河麦翁河段、长蚱河段及凯伦河段河道治理,有效保护沿岸0.9万亩农田。

 

  建强电力通信基础设施。各经济强县着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钟山区投资3090万元,新建及改造10kV线路20.662千米、低压线路168.86千米,新增配变42台、配变容量4015千伏安、无功补偿1080千瓦。龙里县督促移动、电信、联通、广电网络公司等企业加强小康电、小康讯建设,推动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

 

   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各市(州)、各经济强县及成员单位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狠抓教育、就业、医疗、住房、扶贫生态移民等民生工程,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

 

  发展教育保长远民生。积极顺应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的愿望,坚持把教育作为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业,为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科技支撑。乌当区制定《乌当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工作推进方案》,为中职学校补充20名优秀教师,加强了师资力量;投资6000万元,新建三中学生宿舍、食堂、综合实验楼、风雨馆、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项目,已完成总投资33.75%。桐梓县开工建设62个教学工程,小学辍学率下降为0.07%,初中辍学率下降为1.85%,落实“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开展全员培训和专题培训,参培人数5000人次。

 

  发展卫生保健康民生。各经济强县重点围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培养医疗卫生人才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兴义市积极开展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组织人员参加全省中医全科医生培训,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能力。金沙县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为契机,加快卫生基础项目建设,完成9个乡镇卫生院、50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人民医院异地新建、中医院扩建项目顺利推进,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启动实施了医师、护士签约进万家活动,已建立签约团队356个,签约57921人。西秀区中医院已建成投入使用,人民医院年底前全面建成,完成11家乡镇卫生院“医卫分离”。

 

  促进就业保根本民生。省人社厅印发《关于实施贵州省2014年农民工技能培训提升计划—“春潮行动”的通知》、《关于开展2014年度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提高农村转移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平坝县由工会、人力资源等部门建立农民工人才信息数据库,促进农民工就业,已吸纳2000余名农民工到园区就业。凯里市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免费为企业开展定向培训、订单培训,提升农民工素质,增强择业能力和就业本领。花溪区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完成新型农民培训6585人、农民技术培训11500人、绿色证书培训600人,新增就业9450人。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促进县域和谐发展

  各市(州)、各经济强县坚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为促进经济强县社会和谐的稳定器,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大力推广“贵阳经验”、“铜仁经验”和“余庆经验”等社会治理经验,使群众的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能保障,全面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发挥政府治理的主导作用。省综治办印发《关于深化建设平安贵州治安整治“七大行动”的实施意见》和《〈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行动计划(2014-2017年)〉深化“平安村寨”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基层平安建设。龙里县在乡镇设“群众说事站”、村设“群众说事室”、组设“群众说事点”,构筑起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三级网络”,使矛盾纠纷在基层化解。清镇市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全市诚信乡镇比例100%,积案化解率97.6%,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3.65%,群众安全感95.86%,群众满意率95.7%。

 

  增强社会自我调节功能。金沙县以“星级文明户(小康之家)”创评活动为抓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孕育新文化、建设新农村、促进新发展,推动社会治理模式创新。

 

  强化居民自治。红花岗区推行网格化管理和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模式,开展深化党的组织进小区(村组)、党的声音进楼群(院落)、党的温暖进家庭(农户)的“三进”活动和民情大走访、民生大改善、民心大联结的“三民”活动,让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社会治理工作中来,提升居民自治水平。玉屏县选派驻村干部深入村组逐户开展走访调查,零距离了解民情;在全县69个村(居)委会设立群众说事处,协商议事,及时化解矛盾,零距离解决民忧;采取面对面宣传、会议集中宣讲、印发宣传册等多种措施,向群众宣讲强农惠农政策、种植养殖技术和法律小常识,零距离解释民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

  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动员令,各市(州)、各经济强县高度重视,及时成立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改革方案,明确改革任务,确保各项改革工作稳步推进。碧江区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率先实现同步小康创建达标的重要举措,对行政审批、招商引资、农村产权制度、农民市民化、生态文明机制等领域进行重点突破,优化了审批流程134项,下放审批事项6项,实现农村“三权”融资6000万元。遵义县推行“大部制”改革,将县农牧局50个内设机构优化组合为22个,服务效能开始升级;在农坑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完成登记办证144户,抵押登记92户。西秀区出台《全面深化改革三十条实施意见》,创新实施“10+X”(1个村级发展规划,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和建房申报审批2个规范,应急处置、文化宣传、乡土人才3支队伍,矛盾纠纷调处、环境卫生管理、涉农惠农议事和“两违”巡查4套机制,“X”为自选动作)的村级管理模式,引导返乡农民工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民营经济发展较快的村兴建专业市场,在民俗文化浓厚的村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培育。钟山区着力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主动承接省市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从87项增加到90项,非行政审批事项从64项减少到49项,下放了行政服务事项8项,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符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