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侗寨”开启黎平文化旅游新篇章

25.11.2015  17:41

    新华网贵州频道11月25日电 自黎平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以来,黎平大力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坚持“旅游以文化为灵魂,文化以旅游为载体”,实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初步构建了大文化、大旅游、大景区的发展格局。百里侗寨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百里侗寨”精品旅游线路以肇兴景区为门户,形成一条从堂安—水口天香谷—四寨—黄岗—铜关—述洞—地扪—高近—青寨—蒲洞的文化体验长廊,辐射沿线周边其他32个传统村落。

    “百里侗寨有两张世界级的名片,一张是稻鱼鸭农业文化遗产,一张是侗族大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两张名片与侗文化中‘饭养身’‘歌养心’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百里侗寨的打造和开放,一定会让黎平这个侗文化之都更靓丽、更精彩。”2015年首届黔东南传统村落峰会的专家学者到百里侗寨参观后纷纷这样评价。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民族文化对百里侗寨一直青睐有加。在这段延绵百里的黄金地段, 40多个国家传统村落,犹如明珠撒落,装饰着这方神奇的土地。2015年9月30日,第三届黔东南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六届黎平•中国侗文化旅游节在黎平县正式扬帆起航。乘此东风,“百里侗寨”精品旅游线上的各个侗族传统村落,将集中呈现侗族的抬官人、侗款、祭萨、侗族大歌、侗族摔跤等精彩文化大餐。

    “百里侗寨,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首先要做好保护和传承,让民族文化转化成产业。”黎平县委副书记、县长肖凯旋说。

    如何让民族文化转化成产业呢?黎平县立足文化旅游和自然生态资源禀赋,全面挖掘开发与百里侗寨相关联的文化遗产、文物古迹、民俗艺术等文化旅游资源,按照“全面提升、示范推进、重点整治、沿线配置”方略,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百里侗寨”全线打造工作。 “村庄亮丽、设施提升、文化保育、产业发展”等工程的实施,将在保持山水生态原貌的基础上大力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开创“百里侗寨踏歌行”旅游品牌,带动农业、林业、手工文创等产业蓬勃发展。按照差异化定位、个性化体验的要求,政府重点在快进慢游、村寨梳理、服务提升上下功夫,并向景区纵深拓展,促进多业态共同发展、多景区互动发展。基础建设做好旅游业才能发力,县政府主抓旅行社、旅游车队、导游、旅游酒店、特色饮食、旅游商品等配套建设,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推动生态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同时,设立民族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保护基金,“以奖代补”,鼓励重点民族村寨举办民族民间传统节日活动,形成黎平传统节日文化品牌。

    “黎平大力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就是文化和旅游产业高度融合为突破点,构建‘大旅游’‘大健康’’‘大产业’的发展格局,打造具有黎平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发展后劲。”黎平县委书记王茂才说。

    随着厦蓉、黎洛、黎三高速公路和贵广高铁的相继通车,以及黎平机场的通航和加密。快捷便利的交通让“百里侗寨”不再“养在深闺人未识”。今年年底前,“百里侗寨”文化长廊将具备对外开放条件,两条以上成熟线路将推向市场;到2016年12月底前,将实现全线对外开放,力争年游客量突破400万人次;到2017年12月底前,旅游产品和商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将得到全新突破,旅游环境和服务得到整体提升,“百里侗寨”将真正成为黔湘桂交界处的一条闻名海内外的精品旅游线路。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新征程,新跨越。站在建设百里侗寨精品旅游线的新起点上,在推进“文化引领”的嘹亮号角中,黎平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巨轮,风帆正劲,乘风破浪,正向着新的目标行进。(那志奎 吴玉荣)  

冬日里黎平九潮贡寨的风景。那志奎 摄

黎平至洛香高速。那志奎 摄

四方嘉宾品尝侗族牛角酒。那志奎 摄

黎平双江黄岗千人男声侗族大歌。那志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