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杜鹃管理区旅游扶贫闯出新路

21.01.2017  15:32

  王国兴正在养殖场给可乐猪喂饲料。

  记者 张仕杰 摄影报道

  百里杜鹃管理区坚持大旅游与大扶贫相融合,以“旅游统揽、全域打造、全时延伸、实干升级”,在巩固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基础上,努力把大百里杜鹃景区建设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度假区、旅游扶贫示范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和党建扶贫示范区,努力走出一条以旅游发展为引领、民生保障为核心、生态发展为重点的旅游扶贫助推同步小康新路子。

  买台大电视看春晚

  金坡乡雨灌新村,这里的31户“贵州民居”一栋栋错落有致。新搬进来的王国兴和史洪志两家脱贫户正在离新村几十米远的可乐猪养殖场里给猪喂饲料。

  “这是我们的发财猪。”看到膘肥体壮的可乐猪,王国兴和史洪志盘算着,这批猪上市后,能赚多少钱。

  2016年9月份,从雨灌村一组深山老林里搬到雨灌新村的史洪志着实没有想到,一家六口人能住上150平方米三层的“小洋房”。

  “如果不是政府的扶贫政策好,到死的那天,我都修不起这样的房子。”史洪志住在新房里感叹地说,要是搁在他家原来住的地方,30多万元修不起,光是人背马驮修建的材料,就令人够呛。

  “现在不光搬了出来,还有致富门路。”史洪志感激地说,原来靠天种的几亩沙包地的包谷的收入,和现在比可是天壤之别,在这里可以养猪、养牛、种菌子、早熟马铃薯、入股养殖场分红,加上自己还割生漆卖,一年算下来得有五六万元的收入,“扶贫政策真是扶到了百姓的心坎上了。

  “今年春节扬眉吐气盘,准备买台50吋弧形的大电视看春晚。”说到这,史洪志心里乐滋滋的。

  卢昌琼是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启化村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家里有6个人,8亩地,自从丈夫到贵阳去搞装修后,家里的土地就丢荒了。

  正当她为地犯愁的时候,村里进驻了一家企业,流转了她家的土地,还让她到公司里上班。更让她意外的是,管理区还按照统一的图纸帮大家把原来的旧房子修葺一新,把原来的泥巴路修成了水泥路。

  “说起搞旅游,实惠最多的,是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卢昌琼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每亩每年500元,8亩荒地一年就是4000元,在花卉基地蓐花采草,工资每天60元,每个月少说也有1000多元。“房子变新路变好,风景变美收入高。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没想过,以后还会更好。

  乡村旅游的扶贫效应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百里杜鹃共培育发展石牛、大荒、永兴、附源等乡村旅游示范村13个,杜鹃湖、九龙山、大草原、米底河等特色乡村旅游点20余处。培育农家旅馆、农家饭店280余家,共有床位3000余个,餐位8000余个。“十二五”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9亿元,是2010年9.08亿元的2.57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05元,是2010年3262元的2.1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33元,是2010年12716元的1.76倍;旅游综合收入9.96亿元,是2010年的5.04亿元的1.98倍。

  现在,当地一些村利用紧邻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新建奢香山地军营山地公园两大景区且气候凉爽的区位、资源优势,进入观光、避暑的川渝游客逐年增加等资源和市场优势,引导贫困户与专业公司(合作社)合作,发展食用菌种植、蜜蜂和能繁母牛养殖、旅游服务三大产业。采取“公司贫困户 技术指导订单收购”模式与华洲农业科技公司合作,带动贫困户36户146人发展食用菌种植,每户平均认领菌棒1000个,每个菌棒纯利润8元,年纯收入达8000元;与百杜蜂业专业合作社合作,带动贫困户19户77人发展生态养蜂,每户平均养蜂5桶,每桶产值1200元,年纯收入达6000元。

  采取“合作社 贫困户 规范管理统一营销”模式,与永兴村旅游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带动贫困户9户29人参与旅游服务,从事烧烤、门景管理、景区保洁、马匹租赁等工作,每人年均收入达13000元以上。

  2016年百里杜鹃管理区退出贫困人口1012户4406人,1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其中省级脱贫贫困人口881户3829人,鹏程管理区桥头村、普底乡永兴村、金坡乡雨灌村、大水乡后坝村、仁和乡朝阳村5个贫困村为省级脱贫出列村,普底乡永丰村、仁和乡永兴村、仁和乡响水村3个贫困村为市级脱贫出列村,普底乡联丰村、金坡乡林丰村、大水乡箐山村3个贫困村为县区级脱贫出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