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了解中国的那扇窗——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侧记(组图)

27.09.2014  13:26

汉语学习带给当地学生快乐和机遇,他们心怀对孔子学院的感激和祝福。任杰 摄

原标题:打开了解中国的那扇窗——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侧记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任杰):今年是孔子学院诞生的第十个年头。作为非洲最早的一批孔子学院,津巴布韦大学孔院的“亮点”不少:合唱团自创的中文歌曲让中国领导人赞赏有加;中方老师与本土老师相结合的教学队伍,走在非洲孔院前列;旗下的优秀学生接连在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收获荣誉……用这所孔院负责人的话说,他们为当地人打开了认识中国的那扇窗,也帮助很多学子改变了命运轨迹。

22岁的马明远,是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亲手栽培起来的汉语“小明星”。在不久前结束的2014年“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这位中文专业的大三学生获得了非洲区冠军,并跻身世界五强。一口流利的汉语,让他轻松拿到了当地银行实习生的职位。有了孔子学院总部颁发的奖学金,他明年就将赴中国追逐梦想了:“我觉得汉语是奇妙的语言,我非常喜欢它。我希望去北京读书,到中国人民大学或者北京大学学习国际关系,将来当一名津巴布韦的大使。

在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七年的发展史上,马明远不是唯一的幸运儿。中津两国远隔万里,中文曾被很多当地人视为“天书”般难懂的语言。乘着中非深入交往的东风,通过几代老师的努力,东方的方块字散发了迷人的魅力和亲和力。津大孔院将汉语课堂搬到了多所中小学,社会班教学也受到欢迎,招生人数稳步增加。目前,孔院每年的各类学生数量达到600多人。

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马歇瑞教授说,孔院传授的汉语技能和提供的各类资源,让一大批当地的优秀学生获得了改变命运的机遇:“我认为,孔子学院的一大贡献是积极改变了一些学生的生活和命运。很多人平生第一次去中国。这些年,共有70多个学生前往中国参加夏令营。有了奖学金的支持,还有30人先后到中国大学学习一年到三年,攻读学位。

曾有专家指出,教师、教材和教学法是海外孔子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挑战。津巴布韦大学孔院是非洲为数不多的拥有本土教师的孔子学院。六位从中国学成归来的本土教师,与中国派出的老师和志愿者一道,组成了“土洋结合”的师资队伍,共同开展汉语教学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本土老师的语言和教学能力,孔院已陆续送他们前往中国攻读博士学位。谈到这方面的成果,津大孔子学院外方院长马歇瑞说:“中国老师有母语优势,发音精准,并且知道更多中国文化的背景;而本土老师拥有本国语言优势,更了解当地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习惯。这种优势互补十分重要。

据津大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林媛介绍,他们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语言文化教学,并且正在实施双语教材的编写工作:“非洲人天生能歌善舞,有时候,单纯教汉语知识,可能效果不理想。我们通过组建中文合唱团,把文化元素纳入汉语教学中,借助音乐和舞蹈帮他们能更好地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另外,我们还利用孔子学院的平台,促进中津科研合作,编写绍纳语和中文的双语小手册,促进当地人更好地学习中文。

按照津大孔院的设想,它将推进“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工作,在两国教育和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今年,在孔院的推动下,津巴布韦首次派出教育界人士访华,中国知名大学的学者也来津巴布韦大学讲学授课,这都将增进津巴布韦人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