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类:三等奖)

26.09.2014  19:43

  为促进地方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于2014年4月21日至5月9日,深入盘县宏盛焦化公司、六枝大禹王公司、水城县双元铝业公司、红桥新区云顶等12家民营企业调研,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六盘水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六盘水市个体、私营等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不断发展壮大,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经济总量有新突破。

  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含个体工商户)从2010年的81892户增加到2013年的101415万户,增长了23.84%。其中民营企业数从5337户增长到10040户,增长近一倍。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从2010年的494户增加到2013年的633户,增长28.14%。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10年的187.3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440.73亿元,增长了135.24%,年均增长33%。其中,六枝特区增长了150.78%,年均增长35.86%;盘县增长了121.54%,年均增长30.36%;水城县增长了146.52%,年均增长35.1%;钟山区增长了143.14%,年均增长34.47%。

  2010年至2013年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及民营企业数

  民营经济已从原来个体商贸、餐饮、采矿业、冶炼业、建筑业、制造业等简单三产服务业、资源生产及配套产业向金融业、中介服务、旅游观光业、酒店业、医疗卫生行业、教育文化产业、房地产业等扩展,涵盖了能源产业、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新兴产业,以及民族制药、特色食品和旅游商品等多个领域。截至2013年底,全市民营经济拥有贵州著名商标10个,地理标志注册商标1个,产品6个。

  经济贡献不断扩大, 就业主渠道作用不断凸显。

  2013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49.96%。民间投资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长了519.14%,年均增长为83.62%。企业上交税金92.87亿元,比2010年45.57亿元增加了47.31亿元,增长103.84%。2013年民营企业的就业人员达45.17万人,相对于2010年增加5.37万人,增长了13.49%。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各县(特区个、区)民营经济增加值趋势图

  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逐步增强。

  2011年至2014年2月,全市国内专利申请量为1194件,较“十一五”时期275件增长434.2%;发明申请量为177件,较“十一五”时期82件增长215.9%,占专利申请总量14.8%;专利授权量672件,较“十一五”时期188件增长37.4%。2013年民营企业专利申请受理575项(发明专利72件),专利授权421件,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市民营科技企业152户,其中工业企业35户,主要涉及生物制药、特色食品、新型建材等行业。通过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和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参与境外市场开拓,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了产品知名度。

  六盘水市专利发明情况表 单位:件

  

  专利申请 受理数 发明专利数 专利授权数

  2010年          70              17                56

  2011年        346              55                121

  2012年        336              67                187

  2013年        575              72                421

  以促进就业增收为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72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6家,省级农产品加工企业33家,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主要以粮食加工和猪牛肉、苦荞、薯类、药材、生姜、辣椒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农村种养殖业从专业户向企业化、公司化和公司+基地+农户方向发展。全市具有一定养殖规模的专业合作社共326家。全市民营经济企业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人数占从业人员总量的50%以上,有力地带动了农民增收。工业循环发展。煤炭产业仍然是第一大产业,但受全国煤炭市场疲软的影响,价格一度回落,产业发展持续低迷。特色轻工产业迅速发展且质量提升,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势头稳健并持续深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崭露头角,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所突破,对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重要的助推作用。2013年,特色轻工产业实现增加值22.71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02%,比2012年提高3.48个百分点。服务业快速发展。2013年全市第三产业共完成增加值达320.26亿元。世界500强零售企业沃尔玛、大润发,中国500强连锁企业永辉超市进驻六盘水;五星级凉都锦江温泉国际大酒店等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吸纳就业多的企业相继开业。交通运输、餐饮、批发零售、社会服务等行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二、六盘水市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总体上,六盘水市民营企业发展水平不高,规模不大,结构单一,人才缺乏,经济效益差,市场占有率低,发展后劲不足。本地企业较多,引进的企业中规模大、实力强、科技层度高的少。当前,由于受全国经济整体下行及我市小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民营经济在发展进程中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今年以来,整体经济呈现下行趋势,一些民营煤矿、房地产、餐饮、服务、娱乐行业濒临破产和瘫痪的边缘,造成大量人员失业。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主要存在五个方面问题。

  (一)政策落实难。政策打折扣。

  贵州省先后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贵州省民营经济倍增计划》等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但在实际落实中,很多政策措施缺乏细化可操作性的办法,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一是政府扶持企业资金的到位情况较差,如“3个15万”政策实施以来,相当部分财政配套资金未落实。2013年省级下达我市任务扶持1500户,市级自主增加1500户,共计3000户“3个15万”企业扶持指标。其中,市级自主增加1500户指标中扶持企业的市、县扶持资金并没有全部到位,使扶持企业享受扶持待遇打折。二是企业申报项目补助资金不到位,存在一些部门把项目、资金作为自己的“自留地”导致补助资金缩水等现象。三是税收奖励政策作用不大,对民营企业的税收奖励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税收中的地方留存部分,而该部分在上缴的税费总额中所占比例很小,且税收奖励申办程序较为复杂,需按年度从乡(镇)工商分局逐级报送到省工商局汇总,再由省财政厅审核,繁琐复杂的程序让诸多企业望而却步。政策走样。有的部门执行企业扶持政策走样、变样,如:工商等部门负责执行“3个15万元”、“万户小老板工程”等政策,定期给予民营企业扶持和帮助,然而林业、环保、卫生等部门却以规范执法的名义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严查严办,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政策不公平。公有制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待遇不平等问题仍未破解。如:煤炭行业民营企业生产1吨煤所上缴的税费在104元左右,而国有煤矿每吨煤所上缴的税费远远低于民营煤矿。在市场准入、投资核准、融资服务、债务化解、享受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方面,仍存在民营企业不能平等使用各种生产要素的歧视性现象。如:在土地供给上,国有企业可以不签合同、不交钱就能优先拿到土地使用权,民营企业则一项不能少。在贷款等关键环节上,仍然是民营企业往后靠,甚至排不上队,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详见附件案例二)。政策不稳定。煤矿整合中,没有从基层和企业实际考虑。2006年以来,5次对煤矿进行整合,从3万吨到9万吨,接着又要求9万吨以下的停产,整合成15万吨,15万吨的整合没有完成,又下文升级到30万吨。同时,煤调基金及其他一些规费的收取,加重了煤炭企业的负担。在“全民大招商”中,有的部门为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制定的政策背离了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政府规定的要求,导致投资商在办理立项备案、税务登记等事务时存在障碍,无法享受到相关优惠政策,既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又对以后的招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承诺企业先落地,后补办手续,但在实际建设中,土地和规划手续迟迟难以办下,任何一个职能部门都可以手续不齐全为由对企业罚款,对项目叫停(详见附件案例十二)。

  (二)融资贷款难

  “资金不足,融资困难”一直是影响和制约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煤炭行业民间借贷规模大,整个行业将近90%存在民间借贷;房地产、煤炭上下游产业都存在大规模民间借贷情形。企业民间借贷支付利息较重,有的企业已资不抵债,存在破产的隐患,随之带来的民间资金链的断裂,势必会影响地方稳定。从直接融资方式看:对于我市民营企业而言,直接融资比间接融资更难,直接融资主要面向国有大型企业,准入的条件相当高。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的要求,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 万元,并要求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且连续赢利。我市的民营企业,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资格争取到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的指标。在上市资源稀缺且上市门槛较高的情况下,我市民营企业具备上市条件的不多,通过股权融资相当困难。从间接融资方式看: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在金融机构贷款中所占比重偏低。有关资料显示,我市民营企业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比重一直徘徊在7%左右。尽管近年来商业银行强化了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但由于多数民营企业缺少贷款必需的资产抵押或担保,很难得到正规金融体系的信贷支持。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限制了民营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积极作用的发挥,也凸显了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缺陷,现有的金融制度,难以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在贷款方式上,银行贷款方式缺乏灵活性,片面追求抵押担保,一味要求以房产、土地等作为资产抵押,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此外,由于民营企业大多实行互相担保,形成的债务链错综复杂,民营企业信贷供给趋紧。一些民营企业无法从银行得到信贷,民间借贷利息迅速高涨,短期月息已达3%~6%甚至更高的状况,这大大增加了民营企业的成本及风险。民营企业借贷成本高,也影响了其融资能力。从民营企业自身来讲,由于民营企业基础相对薄弱、企业规模小、稳定性差、信用体系尚未形成。从银行方面来讲,国有商业银行门槛高,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少、手续复杂、信息不对称,导致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问题依然存在。许多企业虽有市场,却无足够资金,常常处于尴尬境地。与此同时,由于民营企业流动资金短缺,整体效益不高,导致还款难,更加重了银行信用贷款难的问题,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融资难上加难。

  (三)服务保障难,服务缺位

  各县(区)没有专门的民营经济服务对口部门,有关服务民营经济的事项主要在经信部门,导致信息、数据收集等工作不能及时、准确上报;政策措施宣传不到位,民营企业对资金扶持、税收奖励、项目资金补助等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缺少了解;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不能及时提供全方位服务,与中小民营企业对于融资担保、人才交流、销售渠道拓展、政策服务等旺盛需求还不相适应。办事难。通过反“四风”,现在是“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了,但事更难办了。对企业提出的问题,不同的人员解释不一致,需要的材料不一致,让企业跑了一次又一次,甚至要设专人、派专车负责去部门盖章办手续。有的工作人员办事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以有其他重要事、甚至以领导不在为借口,拖着不办。有企业称:“现在请客送礼少了,沟通协调的机会也少了,事也就更难办了。”停车难。据盘县红月连锁超市反映,不准超市物流运输停车,给超市经营带来了困难。盘县六盘水金辰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反映,因城市管理不允许大型货车进城,导致其企业经营的钢材贸易流通不畅,迫使企业“合法的事偷着干”、“白天的事晚上干”!同样,市中心区部分高档酒店门口不准停车,严重影响了酒店生意。交警部门在处罚乱停乱放的时候看车罚款,高档车不敢贴罚单,低档车、外地车就重罚。用地难。土地手续办理效率低。有的项目受到领导的关心,落地生产了很长时间,但是土地使用证长期办不下来,企业反复找领导和相关部门,答复都说好,但就是说完了就风吹云散。主管部门长期采取“”字诀应付企业,不真正落实和兑现承诺。企业为了发展壮大,想尽各种办法融资,但是由于没有土地使用权证,银行不愿意贷款,缺乏资金影响了企业做大做强,白白浪费了企业的良好品牌。土地流转风险大。由于土地流转政策缺失,土地流转风险较大,隐患较多,地方各级政府缺乏相应保障措施,对农业的投资少,企业融资难,制约了“3155”工程及龙头企业的发展。如:六枝大禹王企业面临土地流转政策缺失,对投资经营农业项目的权属产生担忧。用地收费乱。企业普遍反映,税务部门在某些税赋的征收上存在预征收问题,企业边投资边纳税。对于多缴纳的部分税费,税务部门未及时告知企业申请退税。政府公信缺失。有的县区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发展或绩效工程,对企业提出的条件满口答应,然而到期却不兑现承诺,使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如红桥新区给闽商科技园借款帮助其拆迁问题。如水城县发耳河边煤矿反映,2012年附近村民在其经营了十多年的煤矿排水沟内养龙虾,直接用煤矿排放的洗煤水养鱼把鱼弄死了,要求煤矿赔偿。县人民政府、县环境保护局要求煤矿限期处理,处理不下来要罚煤矿款。养鱼户称其龙虾为进口,一只几十元,全部赔偿要几十万,不赔就上访。最后煤矿在多重压力下不得不赔偿,息事宁人。煤矿提出,水城县某些政府职能部门在给予办理相关养殖证件时,选址地为什么在煤矿早就使用的排水沟内?为什么养殖证件还是齐全的?这就在民营企业中产生了政府人员和养鱼的一起合谋“吃煤矿的钱!”的猜疑,极大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四)自主经营难,数据统计难

  民营经济统计工作主要由统计局负责,目前尚未将民营经济相关指标列入常规统计体系中,数据不一定准确、客观。有的县区的数据因无法统计或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简单地用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数除以时间而得到的统计数据。同时,也有统计不全的问题。统计部门的统计只能做到规模以上企业。从调研情况看,许多民营企业都是小企业而没有入统。数据造假。为完成税收和企业指标,钟山区政府行文要求占地面积为300平方米的个体户转为企业,规范经营。政府部门为了片面追求增比进位,逼着企业报送有水分的生产数据,有的报送数据是实际产量的2~5倍;有的企业已经停产,也要求报产量。人才使用难。我市的户籍、社保、医疗等不健全,存在“玻璃门”,看得见摸不着,相关配套设施不全,企业也没有相应的培训、晋升竞争机制,难以留住人才。企业市场经营秩序被干预。红桥新区要求闽商科技园及领翔国际只准出售30%的房屋和店面,今年调整为只准出售50%的店面,干预企业正常、具体经营。中介机构收费离谱。企业在申报项目时,需要中介评估机构评估合格后才到主管部门申报项目,然而,评估机构和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个中型煤炭企业审批完成需要各种费用600多万元,占了相当大的投资额度。虽然我市一些审批事项进入政务大厅,但还是“体外循环”,如土地审批手续,政务大厅成为收件的窗口,具体事项审批还要到原单位办理,一个土地审批手续要折腾一年甚至几年才能办下来。计生诚信证明问题。“计生诚信证明打天下”。在我市子女入学、务工、就业、外地人购房等都需要计生诚信证明。我市房地产行业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造成房屋销售困难,房屋空置率高。然而,我市的“新规定”——外地人在六盘水购房必须提交计生诚信证明,提交不出的,只能放弃购房。

  (五)发展后劲不足

  企业创新能力低。全市民营企业4000余家,科技企业只有152家,仅占3.8%,大部分民营科技企业注册资金都在100万元以内,属作坊生产、家族管理、技术含量低。每年贵阳、遵义从国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申报上得到有几十项,而六盘水只得到两三项。人才吸纳能力弱。调研中,民营企业对人才的渴望程度与人才进入民营企业的意愿存在巨大差距。急需人才和普工都存在了“用工荒”,在市场疲软销售不畅前提下,用工成本的增加,特别是急需人才的总量少、需求大、福利要求高制约了企业发展。

  三、对策建议

  改善民营经济生存发展环境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是弱势群体,基础差、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弱。改善软环境的重要方面是转变观念、端正理念。要贯彻省委书记赵克志提出的“要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要像尊重老师一样尊重老板。”尤其要转变“三重三轻”的观念:即重公轻私、重官轻民、重大轻小的观念要转变。应革除过去习以为常的规制、管制、限制的行政理念弊端,树立扶持、辅导、维权、服务、指导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新理念。当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民营企业生存环境。

  (一)做好政策引导

  政策是民营经济的生命线,要用好、用足、用活国家和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如落实5月22日,《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黔府发〔2014〕16号文件,关于缓解工业企业融资压力、减轻工业企业税费负担、保障工业企业用地等相关扶持政策。首先,要完善民营企业资金扶持政策。除了积极向省和国家为民营企业争取奖补资金和优惠政策外,在市级层面,一是财政预算支持。建议每年从财政拨付一定的资金,民营企业会员单位自愿交纳一部分资金,建立民营企业发展基金,实行滚动发展,让财政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二是金融支持。由市金融办协调市内各大银行,对民营企业尽量放宽放贷条件,提高评估抵押额度,尽可能提供信用贷款。三是税收政策支持。对民营企业的税费征收,属于上解省和国家的部分全额征收;属于地方收入部分尽量减免,使地方税收在减少的同时而民营企业税收补助得增加,做到“放活水养大鱼”。其次,尽快出台扶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优惠政策。根据目前民营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议尽快出台《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土地流转的实施意见》、《支持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第三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完善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等。

  (二)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设立包括地方财政出资和企业联合组建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建立民营企业贷款服务机构,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门槛高、成本大、时限长的问题。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加强技改资金和贷款贴息资金倾斜和支持,结合我市民营企业现行的特点,大力扶持和发展地方性商业银行。地方性银行的机构网点主要分布在民营企业密集的市、县两级,与民营企业联系紧密,能够洞察民营企业的金融需求,信贷交易成本低。更为重要的是地方性银行可以实现对退出县域金融的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功能替代,占据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后的经营空间,成为县域金融组织体系中的一支有生力量。比如水城蒙银村镇银行截至2013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仅1.7亿元,累计投放贷款达到3.3亿元,其行长具有5万~500万元贷款审批权限,贷款灵活、效率高,对其存款支持也就是对于地方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的一种回应。地方性银行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有利于完善金融组织结构,而且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抓住5月份国务院常务会关于“三农”问题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机遇。多举措加快地方金融体系构建。发展地方性银行必须按市场化原则办事,主要依靠市场力量而不是政府的行政力量来推动。具体途径大致有四条:一是抓紧进行民营银行建设,尽快设立民营地方性银行。这不仅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对内开放的需要。应给各种经济成分相同的“国民待遇”,消除歧视性的市场准入政策,为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提供公平的制度环境。二是在政策上扶持城市商业银行,鼓励资本实力较强、业绩较为优良、管理水平较高的城市商业银行在本地区或跨地区设立县级分支机构,鼓励城市商业银行通过上市、吸收外资与民资增资扩股及相互间的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增强支持民营企业的资金实力。逐步放宽外资和民资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参股比例。三是加快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改造成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步伐。四是加快建设民营企业发展银行,通过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中特定领域的特定项目,解决这些项目所需的长期性资金。同时,对主要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还要通过相应的监管指标保证其把资金主要投向民营企业,限制其偏离民营企业的放款行为。

  (三)强化民营经济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民营企业服务中心,下设备案中心、收费办证中心和投诉中心三个中心。①备案中心:由各行政审批职责单位及纪检监察机关抽人组成,改革行政备案制度,简化备案程序。所有备案事项一律由备案中心受理,在中心办结,不得再回相关主管单位研究。任何单位不得在中心外办理任何备案事项;②收费、办证中心: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办证一律进入服务中心,实行税费清单制,向社会公布工业企业税费清单和税费优惠清单,出税费清单之外的严令禁止征收。中心外的任何收费一律视为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追究领导责任,切实整治“执法就是罚款,管理就是收费”和“随意收费、创意收费 ”的不正常现象。③投诉中心:设立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举报中心,中心设立专用举报电话,协调解决违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有关规定的投诉或举报,并限时反馈查处信息。给投诉中心以适当权限,如检查许可权等。

  (四)完善民营经济市场体系建设

  坚持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的正当权益,严厉打击各类制造、出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严惩同行业之间不正当竞争行为,为民营经济提供完善的市场环境。对于此类没有经营权、没有质检认证的“三无”产品,以明显低价对合法经营者造成了极大冲击,通过工商、质检等部门加大对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坚持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特别注重给予本地企业产品在本地销售的公平竞争环境,破除垄断行业在采购上利用自身优势排挤竞争行为。如:六枝宏奇药业生产的14种药物品种,在省外其他市场销售都很好,但因为行业利益问题,一直进不了六盘水市本地医院采购用药目录,建议市内各大医院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宏奇药业生产的产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坚持重点扶持带动行业发展。对全市内民营企业进行筛选,在农业现代化、煤炭、装备制造、高新产业、旅游、建筑业、物流、金融等重点行业,每个行业选取具有成长性、行业代表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2~5家企业作为政府的帮扶重点,定帮扶人、定计划、定时间、定任务,晒服务、晒成绩、晒效率、晒结果。通过重点帮扶方式树立典型,带动整个行业抱团发展,增强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和行业内部资源整合能力。坚持政策落实不打折。特别是要坚决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决纠正对不同经济成分畸轻畸重的认识,真正做到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让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大型民营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引领我市民营经济大发展。坚持适度经济干预。政府要当好民营经济发展的“清道夫”和“守夜人”。努力排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性、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做到重大决策的理性、科学性、合法性,预警风险,化解风险。把对经济的必要干预与过分干预区分开来,尊重市场经济客观规律,合理定位政府行为,客观、有序地调节市场造成的经济偏差,维护和优化市场经济的秩序。在管好“三公”经费的前提下,适度放宽经济环境,鼓励和支持民间消费;取消纪检机关对民营企业约谈和清查企业的正常经营行为,积极扶持服务业的发展,拉动市内需求。

  (五)构建政府搭台民企唱戏推荐体系

  制定地方产品目录。对全市生产的自有品牌产品由企业进行申报,政府职能部门集中汇总,“摸清家底”,按照产品分类编订产品目录;为全市企业产品在全市范围内参与招标、竞买、向外推荐提供依据,并按照省人民政府相关文件要求,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使用本地企业产品。集中媒体推荐。对全市具有自主品牌、注册商标、地理性标识、驰名商标及其他产品,通过企业提供素材、电视台录制等多种方式打包整合为一栏地方特色产品广告,每种产品广告在本地电视台投放5~10秒,以所有产品接连播放方式向全市人民进行推荐,使群众知道我们“有什么、选什么、送什么、带什么”。政府对广告投放予以补助或与电视台协调费用,解决单独企业难以支持宣传费用和地方产品自我宣传、自我营销、群众知晓率底的发展“短板”。组织重点区域集中展示。在市内机场、六盘水市内火车站、汽车站设立本地产品的展销台,通过对外交流窗口宣传本地产品;弥补长期以来市内火车站、汽车站及省内机场无我市本土产品推介的空白。

  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调研副组长:

  陶兴锐 六盘水市人大副主任、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

   调研副组长:

  胡中兴 六盘水市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

  詹 高 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

  李新益 六盘水市政府研究室(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调研组成员:

  敖琴英 六盘水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余盛龙 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

  王守会 六盘水市工商联副主席

  刘 勰 六盘水市政府研究室调研咨询科科长(执笔)

  刘 宗 六盘水市政府研究室调研咨询科科员(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