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来了个“泥腿书记”

24.11.2015  13:43

七星关区田坎彝族乡茨竹村“第一书记”的梁曙,不到3个月时间,便为茨竹村建立了2000平方米母猪能繁基地、2000亩辣椒和6000亩皂角树种植基地,捐赠16万元社会助学资金……

他驻在百姓身边,走在群众心里,在全村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他厚实的身影和坚实的足迹……

茨竹村距毕节市区110公里,距田坎乡人民政府驻地6公里,总面积10.1平方公里,属国家级一类贫困村。全村辖14个村民组。其中,位于田坎乡东南部的半坡组,全组46户236人,至今还没有通公路,村民组长到村委驻地开会,要翻越一座大山,走1个多小时。

老乡,你家有几口人,喂了几头猪?几个孩子,读书没有,外出打工吗!

大伯,今年七星关区实行‘一式五金多套餐’惠民政策,贷款,政府家给你贴息3年,你想发展种植业还是养殖业?

到了茨竹村后,梁曙每天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座谈,与村民“交心谈心”,倾听乡亲们的困难和诉求,被村民们称他为省城来的“泥腿书记

茨竹村每到干旱时节,都会严重缺水。村民王民军说:

干旱季节,到山脚下背水,一背缸水要等水井浸1个多小时才舀得满。茨竹的湾子、柏香、五星、大坪、大土、兴隆、二道河、山顶共8个组285户人都在同一个地方背水,半夜三更就去排队,为了争轮子,人们经常吵架……

为解决村民饮水问题,梁曙顶着烈日、肩扛锄头,带领乡亲寻找水源,并多方呼吁,先后3次联系水利部门到茨竹村进行实地勘测设计,规划4个饮水工程建设项目,向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筹集200余万元项目资金。 通过乡亲们投工投劳,投资40余万元的山顶组螃蟹沟饮水工程,从9月12日开始动工,不到1个月时间,便竣工投入使用,其余3个饮水工程也在紧张有序推进,预计年底前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为解决半坡组46户乡亲出行难的问题,协调区交通局争取了通组公路项目资金,带领村民们投工投劳修建公路,日夜奋战在大山间。

村里的邓锦云、张启来、张启成、张之义4名同学考上一本大学,因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即将面临辍学,得知这一情况后。梁曙联系贵州科崴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瑞孜航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秦艳女士、王普雄先生前来资助,组织开展了“奋力学习 建设我家”捐资助学活动,共捐赠助学金16万元,供这4名同学4年的大学用费。每人每年资助10000元。他自己负责一名。

茨竹村兴隆组困境儿童赵昭贵和赵昭艳,是堂兄妹。赵昭贵的父亲因病死亡,母亲改嫁他乡,赵昭艳的父亲在外打工因车祸而死亡,不久,母亲便离家而走,至今杳无音讯。赵昭艳现就读田坎中学九(一)班,赵昭贵就读小学五年级,两兄妹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爷爷今年72岁,奶奶也60多岁了,家境十分贫寒。梁曙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攀穷亲”,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把资助赵昭艳和赵昭贵上学念书作为己任。

大土组的五保老人赵光明,70多岁了,经常烧香求神拜佛,长期吃素。他两弟兄,但他从不与兄弟一起居住。乡里把他安排到敬老院里。因为不习惯敬老院的生活,他每天都要往外跑。为尊重老人的意愿,梁曙将其安排到紫云庙里去居住,并安排人经常过问这位五保老人的生活。老人感冒,便请医生去给老人医治。老人逢人便说,托梁书记的福,他晚年幸福!

为引领茨竹村村民脱贫致富,梁曙组织全体村民创立公司+基地+农户+协会的生态农村种植养殖合作社,以土地流转方式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先后引进社会资金规划建成2000亩辣椒和6000亩皂角树等种植基地;100余亩宁夏养鸡和2000多平方米的能繁母猪饲养基地渐成雏形;现已建成500平方米相对集中养殖场14个,养猪40余头……  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大量社会资金,规划新建村级老少共融活动中心、彝族文化小广场、村级广播站等。

为提高村民文明素养,梁曙争取40余万元资金修建村级广播站等。

为确保全村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在全村14个村民组每个组选择2至3户特困户,加大对他们的救助力度,努力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

到茨竹村以来,梁曙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不是在茨竹村“蹲点”,就是跑出去协调项目资金,他把对“小家”的思念藏于心底,把“大家”的利益置于台前……

知晓梁曙的人说,在茨竹村,“泥腿书记”一定还有“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