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听民声]“省城来的自家人”——贵州苗寨一驻村干部工作侧记

11.01.2015  12:48

    新华网贵州频道1月10日电(记者骆飞)一双解放鞋、一顶鸭舌帽、一件贴身夹克,兜里揣着工作日记本,深山密林、村头巷尾,只要有住户,驻村干部成文军都会走到。在当地村民眼里,这个省城来的干部并不陌生,大小事都能和他唠唠,村民亲切地称他为“省城来的自家人”。

    2014年2月,任职贵州省电信公司政企支撑中心高级经理的成文军加入到贵州省直赴榕江同步小康工作队的队伍中。3月正式开展扶贫工作后,成文军被分配到榕江县八开乡常寨中心村任驻村干部。

    榕江县八开乡地处月亮山腹地,苗族、侗族世代在此居住,生态良好,民风淳朴。但落后的设施,闭塞的交通将这一切都锁在大山深处,全乡60%的人生活贫困,属国家二类贫困乡镇,而成文军所在的常寨村更是“一穷二白”,扶贫攻坚压力和任务异常繁重。

    最初西装革履、只说汉话的成文军,在村民眼里显得陌生。成文军也因语言不通等问题与村民沟通困难,显得格格不入。返回乡里,他陷入思考,决定像当地人一样给自己换身行头。“只有改变自己才能融入他们,与农民交心,帮群众解难。”他说。

    在随后的日子里,“一身乡土”的成文军成了常寨村的“常客”,“摩额”(你好)、“加蒙”(吃饭)等苗语时常从他口里冒出。走村入户,访民情,解纠纷,村里大小场合,几乎都有他的身影。

    “他是我们自家人,会说我们的话,帮我们修路,还帮我这个瞎子打官司。”说到成文军,村民康老星激动不已。康老星常年在外务工,2013年因意外事故致双目失明,失去劳动能力,使原本贫困的一家陷入困境。由于各种原因,责任人原本答应支付的10万元赔偿款却迟迟没有兑现。

    走访中了解这一情况后,成文军立即带着康老星四处奔走,去法院,联系当事人,协调关系,最终解决了问题。随后,成文军还帮康老星办理了“残疾证”,争取到低保等系列惠民项目,为他今后的生活提供了持续性保障。

    康老星的事情让成文军在常寨村“名声大噪”,但凡土地纠纷、家庭矛盾等琐碎的事情村民都会找到他,尽管大多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但成文军仍旧耐心聆听,细心解决,让村民服气。

    常寨村村主任张德成说:“很多时候我们还要向他学习,解决问题他更细致耐心。

    除了帮村民解决困难和矛盾,成文军从基础设施抓起,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协调,争取到20万元扶贫资金用于修建从乡到村的通村路。“动工当天,村里来了很多人,这是村里的大事,解决了我们出行的大难题。”村民张应学激动地说。

    村民陈老发说:“村里通电话了,以前几年都没见面在外打工的家人,现在也能随时联系。”成文军结合自己单位的优势,架设基站,实现了八开乡多个边远村寨电信C网信号的覆盖,让这个边远的村寨也迈进了“信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