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有关部门通力协作 贵州医药产业链逐步完善

06.06.2014  12:04

  生态的多样性为我省提供了丰富药材资源。

  大数据、大商业、大物流、规范化搭建医药流通业高速公路。

  贵州省医药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核心提示

  贵州中药品种资源丰富,素有“夜郎无闲草,黔地多良药”的美誉,是我国四大地道中药材产地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将医药产业定位为贵州特色优势产业“五张名片”之一,今年又提出将医药产业和大数据产业发展作为“姊妹篇”来谋篇布局,努力使医药产业成为构建贵州特色产业体系的战略突破口,积极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省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扎实履行职能职责,通力协作,汇聚起推动全省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省扶贫办扎实推进“黔药”第一车间建设

  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提出“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重要指示,按照省委、省政府把医药产业打造成大数据姊妹篇的安排部署,省扶贫办坚持“药材好,药才好”的理念,结合贫困地区石漠化治理,把发展地道中药材列为“十大扶贫产业”的重中之重,扭住中药材种植和市场建设的职责不放,扎实推进“黔药”第一车间建设和中药材产业扶贫,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呈现出“五同步”的明显特征。

  经济效益和扶贫效益同步增长。2013年,贵州中药材种植面积(含野生保护抚育和石漠化治理)突破400万亩,达到447.74万亩,较2012年的375.29万亩,增加了72.45万亩,增幅达19.31%。全省中药材产量达到164.97万吨,黔西南州以24.39万吨位居第一,占全省中药材总产量的14.78%。2013年我省中药材产值达到162.16亿元,遵义市以37.42亿元位居第一,占全省中药材总产值的23.08%。目前,中药材种植共覆盖贵州省9个市(州),83个县(市、区、特区),辐射农民214万人,示范基地县药农人均种植中药材面积约1.7亩,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在施秉、赤水、赫章、大方等中药材重点县涌现出一批百万元户,全省数十万农户靠中药材产业脱贫致富。

  政策保障体系和资金投入同步加强。2012年,省政府批复实施《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扶贫规划(2012-2015年)》,出台《关于加快民族药业和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这是我省“十大扶贫产业”中首个以省政府名义批复的产业规划和政策性文件。我省着力建立健全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研发、种植、加工、监管”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明确省科技厅主要负责开展中药材资源调查保护、优良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加强中药饮片炮制加工技术的规范化研究和产业化推广,开展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共同推进中药材资源保护开发及综合利用。省扶贫办主要负责推进中药材规范化和规模化基地建设,建立中药材良种选育及种子种苗基地,发挥中药材加工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作用,配合相关部门,共同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要负责拓宽中药材产业链,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等主导产品,积极向食品保健品、日化及消毒杀菌产品等领域延伸。共同推进中药材的加工生产。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主要负责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管,规范中药材购销渠道、加大市场巡查和抽检力度,依法打击掺杂制假、以次充好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共同推进中药材种植GAP认证和中药材市场监管。同时,我省加大中药材产业资金投入,从2012年起,每年从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资金中安排1亿元和中央补助的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中安排0.7亿元以上,用于支持中药材业发展。

  品牌建设和科技支撑同步强化。2013年,施秉何首乌、施秉太子参、雷山淫羊藿、施秉头花蓼、赤水金钗石斛5个中药材品种,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AP认证并公告。赤水金钗石斛、德江天麻、大方天麻、大方半夏、连环砂仁、顶坛花椒、织金竹荪、正安野木瓜、罗甸艾纳香、剑河钩藤和威宁党参等品种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省扶贫、发改、科技、商务、经信、财政、林业等部门加强配合,形成合力。省扶贫办与贵州大学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不断提高科技的支撑作用,共推中药材产业发展。注重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和产品研发的科技攻关,加强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贵州中药材产品的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巩固提升“黔药”、“苗药”的品牌形象。

  区域发展和园区建设同步优化。2013年,除继续扶持乌当、赤水、关岭、玉屏、施秉、黄平、剑河等37个县为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县以外,新增丹寨县作为重点县扶持。通过竞争择优强力推进贵州太子参、天麻等地道中药材发展,品种与规模发展跃上新台阶。全省当年中药材种植品种达到134种,种植面积上万亩的品种增加到35个,1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11个,面积达到295.89万亩。其中,山银花(金银花)、太子参、杜仲品种的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刺梨、厚朴、薏苡、生姜四个品种的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省委、省政府明确建设的32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有3个是以中药材生产为主导产业的扶贫园区,并同步建设若干个非省级中药材扶贫产业园区。现代高效中药材扶贫园区“发动机”和“火车头”的作用日益显现,如施秉园区中药材总产量达0.127万吨,总产值25120万元,总销售收入12750万元,利润5670万元;园区年人均纯收入8900元,带动农民从业人数19530人。 

  招商引资和市场建设同步突破。根据国发2号文件要求,我省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和市场建设力度,取得积极进展。目前,益佰、信邦、百灵、汉方、同济堂等知名上市公司分别在武陵山片区、乌蒙山片区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建设原料基地,浙江控股公司拟投资50多亿元在大方县发展中药材产业。江苏省中医院与贵州信邦药业共同投资1.5亿元在铜仁碧江区兴建贵州同德中药材饮片加工厂,预计今年投产。 

  未来几年我省将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医药产业的工作部署,发挥我省自然资源禀赋的优势,结合扶贫工作和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拓展特色中药材种植面积规模,建成3个中药材交易市场。重点发展中药材品种23个,择优鼓励发展中药材品种27个,培育10个在全国有影响的地道、大宗、常用、特色药材品种,实现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建成全国地道中药材主产省和民族药业强省。

  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发展目标激动人心。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和兄弟省(区市)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品种、品质、品牌战略,贵州中药材产业一定能后来居上,大放异彩,在“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伟大实践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省商务厅建设医药流通业发展“高速路

  截至2013年底,我省有药品流通批发企业186家(法人企业177家、非法人企业9家),药品流通零售连锁企业56家,药品流通连锁门店2725家,药品流通零售企业10128家。2013年,纳入统计的242户全省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中,销售总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3家,销售总额超过亿元的企业有40家,销售总额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95家。2013年,全省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3.4亿元,主营业务成本为169.9亿元,营业利润38764.4万元,实现利润总额36655.1万元。 

  作为全省药品流通行业的主管部门,省商务厅积极履行管理职能,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药、方便药作为行业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配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转变行业发展方式、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企业新版GSP认证和基层药品流通网络建设为重点,以规范行业经营秩序为手段,不断提高药品流通体系的特色化、规模化、信息化程度,促进我省药品流通行业加快发展、健康发展。

  (一)药品流通市场的增长将趋于平稳。2014年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的一年。随着全民医保体系制度框架基本建成,以及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的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推进,药品市场需求将继续扩大,药品流通行业仍将保持增长。但受国内经济增长总体放缓的影响,在药品价格持续下降、药品流通企业经营成本快速上涨的压力下,行业的增长速度将继续趋缓。

  (二)结构调整仍是行业改革发展的主线。2014年,国家将加快推进药品流通领域的改革步伐,按照医改“十二五”规划的要求,药品流通行业改革发展政策将陆续出台。2012年新修订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已于2013年6月份开始实施,2016年1月将强制执行。这将是对药品流通监管政策的一次较大调整,实施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控制药品购销渠道和仓储温湿度,加强票据管理、冷链管理和药品运输环节监管等规定,将全面提升了药品流通企业的软硬件标准和要求,提高了准入门槛,将对行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随着《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深入贯彻实施,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国发﹝2014﹞14号)要求,商务部门将会同医药商业协会在深入搞好调研的基础上,努力搭建促进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的平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提高行业集中度;支持发展现代医药物流和连锁经营,进一步提升药品流通效率和现代化水平。

  (三)行业服务模式将加快向全产业链服务转变。随着新医改配套措施的贯彻落实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行业毛利率进一步受到挤压,传统的商业购销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创新业务与服务模式、推广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上的应用、开展供应链管理,已成为药品流通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积极探索向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提供现代医药物流增值服务,已在行业内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今年,我省将根据《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医药物流服务延伸实施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积极推荐遴选第二批(我省第一批)医药物流服务延伸示范项目,不断丰富和深化服务内容,建立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新型合作关系,有效整合资源,实现互利共赢,从而带动药品流通行业从商业购销模式向全产业链服务模式转变。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联手促进贵州民族药业的开发与流通。根据省委、省政府“两加一推”的部署和“工业强省”的战略需求,省商务厅将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带动药品流通企业“走出去、伸出手”,结合自己的实际和发展需要,针对性的引进、加盟知名药品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联手促进贵州民族药业的开发与流通,促进我省药品流通和医药工业不断壮大。同时严把政策关,一方面积极引进省外知名药品流通企业、生产企业与贵州相关企业的联合;另一方面控制只抢占我省医药流通市场、以“总部经济”形式不在当地纳税又不扶持贵州医药工业的“摘桃子”式的企业进入,避免扰乱我省医药流通市场秩序,给本地药品流通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五)加快行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药品流通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打破地方封锁和垄断,鼓励公平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促进药品流通资源的有效整合。鼓励药品连锁经营企业采用统购分销、统一配送、统一质量管理、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联网信息系统管理、统一品牌标识等方式,发展规范化连锁经营。鼓励向城郊结合部、边远乡镇增设网点。

  (六)贯彻行业标准,推动企业经营规范、服务高效。通过召开宣贯会议、编印宣传册、组织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向企业阐明各项标准的意义和内容,促进标准的贯彻落实。指导医药商业协会根据行业标准开展药品批发企业物流服务能力和零售药店两项分级评定工作的指导,提高行业服务社会的透明度。开展零售药品经营服务示范店建设,加强药品流通行业诚信、职业道德教育和信用知识培训,支持开展诚信经营示范创建等活动,树立一批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自觉接受监督的示范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