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石朝乡:脱贫锁定目标攻城拔寨 变化在悄然发生

12.03.2017  13:02

  这些日子,记者深入到被人们戏称为务川自治县“小西藏”的石朝乡蹲点采访调研。“这里山高坡陡,地势切割大,最高海拔1200米,是典型的深山区、石山区,不仅贫困面大,而且贫困程度还相当深,是省里认定的全省20个极贫乡之一,在全乡1.5万人口中,至今还有3122人处在贫困线上。”乡党委书记肖四说。

   锁定目标加油干

  “年内要有较大变化、一年要有根本性的变化、三年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石朝乡在2016年锁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同时也是向全乡老百姓立下的军令状。

  作为省委领导的扶贫点,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石朝乡确定了脱贫目标,聚焦攻坚重点、强化统筹调度、精准项目实施、创新工作机制、确保扎实推进。

  通过“地毯式”遍访,锁定全乡贫困对象951户、3122人,“两因”户204户791人,“两无”户263户437人,“两缺”户141户529人,“两有”户343户1365人。

  与此同时,该乡还提出了“一户一帮”、“一户一策”和“一户一产”的脱贫攻坚新举措,确保通过发展生产脱贫的257户1014人,通过易地搬迁安置脱贫的221户972人,通过教育培训创业脱贫的117户455人,通过生态补偿脱贫的93户244人,通过社会保障兜底的263户437人。

  梳理了思路,摸清了底数,石朝乡把脱贫攻坚的重点摆在产业和项目上。严格按照“发挥优势,加快主导产业培育,下大力气做大做强”的这一要求,按照“人均一担烟、两亩果、两只羊和一头牛”的产业布局,在发展烤烟、畜牧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强力推进构树、肉羊、金银花、香榧等特色产业。同时倾力打造“大漆香榧种植园”和“浪水农业生态园”等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从而建立起了人均10000元的产业支撑体系。

  去年以来,石朝乡紧扣锁定的脱贫攻坚目标,重点围绕“六个小康”建设补短板,精准编制短期内完成的项目80个、一年内完成项目39个、三年内完成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24.95亿元,目前已经完成投资近4亿多元。

  一组数据让人眼前一亮:去年该乡种植烤烟5400亩,发展畜牧养殖户204户,实现产值3700万元,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元以上;种植金银花、香榧、猕猴桃等5万多亩,实现产值1300万元,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800元以上;种植构树3000亩、养羊8581只,预计实现产值1800万元,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元以上。

  肖四说:“脱贫攻坚实施以来,全乡在村镇、产业、民生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已初战告捷。集镇改造基本完成,大漆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已完工,改造‘黔北民居’1771户,浪水村安置点的主体工程已全面完成,建成京竹坨新农村示范点一个,铺子坳至杉板出境大通道建设已全面开工……

  在全乡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下,基本实现了“短期内要有较大变化”的这一目标。在遵义市243个乡镇综合排名中,石朝乡预计从2015年190位跃升到110位,上升了80位。特别令人关注的是:该乡的人均纯收入从10年前的985元提高到2016年的8000多元,增加了8倍多。

  一年来,该乡创新建立了“能人带富”的脱贫帮扶机制,计划在全乡培育致富能人200户,同时采取1户致富能人带领5户贫困户脱贫,实现能人帮带贫困户全覆盖。并创新了5户贫困户组成的1个互助抱团发展1个产业的“511”扶贫模式,精准推动贫困户“打包”脱贫。

   众人拾柴火焰高

  “石朝乡一天不能脱贫,我们就永远不能脱钩!”省民宗委主任、石朝乡脱贫攻坚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向红琼掷地有声。据了解,去年以来,作为挂帮单位的省民宗委已向石朝乡投入资金23万元。同时,还组织了种植业、养殖业、精准扶贫示范点、高效农业、小城镇建设等各类培训342人次,投入帮扶产业的资金达100多万元。

  据遵义市驻石朝乡脱贫攻坚作战队队长王强介绍:攻坚战打响以来,遵义市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石朝乡的帮扶力度前所未有。

  遵义市中心血站投入100万元,帮助京竹村的土朝沟、七重丫、天仙坡、红坪等村民组的267户1079人解决了饮水问题。      (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遵义交投公司派出6批次40名员工深入该乡开展脱贫攻坚。该公司采取“合作社 基地农户”的模式,投入产业帮扶资金,为参与种植金银花的贫困户发放花苗、农具、农药、化肥等,增强大家产业脱贫的信心。据了解,此举就为74户贫困户平均每户带来3000元的收入。

  遵义市水利水电院投入100多万元,帮助该乡建设了文化广场,帮助改厕、建太阳能路灯和村级办公阵地。遵义市国税局帮助该乡大漆村协调争取资金300多万元,已经落实大大小小的帮扶项目10余个。

  省信用联社挂帮石朝乡以来,安排铜仁农商银行、桐梓、习水信用联社“一对一”帮扶石朝乡的3个贫困村。务川信用联社还调配信贷资金4421万元支持该乡的脱贫攻坚。

   变化在悄然发生

  在石朝乡浪水村采访,正在地里干活的村民陈向学向记者算了一笔种植账:前些年,他家主要靠种植烤烟来获得一点经济收入,由于劳动力少,加之管理跟不上,辛苦一阵还是没有几个收入。近年来,在乡里干部的引导下,改种了60亩金银花,每一亩到盛产期的产量可以达到1500公斤,每公斤的市场收购价格为9块钱,由此,就可以实现产值13500元,除去各种成本,每一亩的纯收入就达10500元。这种好事就是干得,像这样发展下去,我家不可能脱不了贫。陈向学一边说着,一边笑着。

  浪水村一个叫田么妹的年轻妇女,笑嘻嘻对采访的记者说:“过去,在浪水街上,由于赶场总是冷冷清清,从来没有人开过一家餐馆。可是,自从去年集镇建设好后,大大小小的餐馆从无到有,目前,已经发展到了10多家。我家的餐馆去年9月15号那天开张营业以来,平均每天的毛收入都在1500元以上。

  陪同采访的乡长冯俊告诉记者:之前,在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上只有孤零零的一家私人旅社,14张床位。如今,已经发展到5家、60多张床位,而且旅社的内部设施还不错。过去,每逢赶场天,在一条不到百米的街上,摆摊设点经营的个体户简直是寥寥,每一场杀一头大肥猪到散场时都还卖不完。可现在每场的摊位有100多个,个体户们经营的小商品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逢年过节还出现争抢摊位的现象。大肥猪的买卖已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淡节每场可以销售3至5头,旺季可以销售10头以上,每场的成交额平均在12万元以上。

  高峰村农民张家强说:“2004年,他到集市上买了一头25公斤重的小猪崽背回家饲养,一年后,这头小猪崽长到150公斤重,本想拉到市场上卖过好价钱,可由于不通公路,无法运出去,只好将其杀来自家人吃。去年乡村公路修通了,我家一次性就饲养了10多头大肥猪,运到市场上卖了10头,每头平均150多公斤,每公斤毛猪卖价为24元,一共获得38000元,同时,自家还杀了2头来过年。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都是公路修通了给我们农民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