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山区群众呼唤更多能人到村里来

12.02.2016  11:24

    新华网贵阳2月12日电(记者罗羽)“你看近处的坡,荒土里栽了四季李;你看远处的山,乱石岗上长出了红龙果。以前的石漠化土地现在变了大样,群众的日子比过去好多咯。”年初三的暖阳里,莲花村村民周启良站在村前新铺的广场上,指着周边的山坡介绍说,过去,这一带土地石漠化严重,只能稀稀疏疏种一点玉米,村民比较贫困。近年来,因为在“能人”的引导、带动下种植了经济作物,村民的收入显著增加。

    周启良所在的莲花村,是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下的一个偏远山村。全村536户、2633人,布依族、苗族占全村人口的70%以上。关岭是贵州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而莲花村则是关岭石漠化最为严重的村寨之一,全村25平方公里土地,石漠化占了约十分之六。

    改变源于2011年,安顺市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后扶科科长周齐兵,到莲花村挂职第一书记,他一干就是五年:从当初全村没有一条水泥路,到现在村中道路实现硬化,还修建了4000多平方的大广场;从当初全村仅有的传统玉米种植、甘蔗种植到现在发展了四季李、火龙果、枇杷等近万亩成规模的经济作物,村民的人均收入也从过去的约1800元增长到现在的近7000元。

    “莲花村的基础条件本来就不好,村民当初搞产业也比较担心。”正在村中组织村民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周齐兵说,我们只能给群众一遍遍做工作,通过能人示范带动来带领群众一步步走到现在。火龙果种植正是通过村中7位能人牵头才带动了全村136户,不容易。

    “周科长是我们莲花村最大的能人。”村民黄信江说,他这个人,愿为村民着想、考虑事情周到,而且能干事,更支持村民干事,是个实干家,村民需要这样的实干家。“之前莲花村也来过驻村干部,但跟周科长相比,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差太多。

    黄信江对此深有感触,这位自诩为村中最勤劳的人,也是村中的能人,自己养有20头猪、100多只羊,种有60多亩李子,会酿酒,还是村中火龙果合作社的社员。而他在种植方面的思路、经验,则来自与周齐兵的交流和探讨。

    “我只是一个小能人,只能通过技术方面的指导,带领十几户人家。”黄信江说,而周科长给村里带来了发展思路,带领全村村民一起致富。

    “驻村干部里有能人,村民中也有能人。”关岭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勇说,无论是干部中的能人还是村民中的能人,他们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脱贫工作的推动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农村现在需要能人,贫困村寨对能人更加渴求。

    “去年,全县摸底有738个农村致富能人。”刘勇说,现在,关岭正面向全县发布吸引农村人才示范创业、返乡创业的公告,为那些愿意带领群众一同致富的能人提供资金、项目、技术指导和培训等多方面的支持,助推扶贫工作。

    周齐兵介绍,莲花村打算在火龙果合作社基础上,通过能人带动方式,延伸搞一个养牛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提供更多产业支撑,以实现在2017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村集体经济超过100万元的“双超”目标。

    “只要有能人带,我们就放心。”周启良刚从浙江打工回来半个月,听说很多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有能人带,又有国家的好政策,他也想回来。

[责任编辑: 刘昌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