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打造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

26.09.2014  13:33

               

              近年来,关岭自治县因地制宜,以科技为引领,积极采取生物措施辅以工程措施,开展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工程示范,全县石漠化地区农业产业发展迅速,以火龙果、花椒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该县石漠化治理的进程,治理成效明显,实现了石漠化综合治理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同步推进。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是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之一  ,是贵州省石漠化治理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今年,关岭自治县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跻身贵州省“5个100”示范园区之一,该县充分利用大黄果树旅游圈优势,以花江大峡谷景区为纽带,以石漠化生态治理修复产业(火龙果)发展为主,突破区域发展限制,促进董箐库区、光照库区及北盘江、打邦河流域库岸经济的发展。
                据了解,园区总投资24301.74万元,按照“一综合、二基地、三小区”进行规划,规划面积2.35万亩。涉及该县板贵乡、上关镇、花江镇等3个乡镇11个村,其中,核心示范区1万亩(在板贵乡三家寨村、坝山村等村),示范带动建设1.425万亩火龙果生产基地,配套机耕道、生态蓄水池、集雨面、滴灌、提灌站、病虫害防治点、气象观测点、预冷储藏库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园区建设上,关岭自治县始终遵循山地农业经济发展规律,紧紧围绕“大园套小园”的发展理念,按照以农促旅、以旅哺农、城乡一体、产城互动、优质高效的发展模式,促进一产带三产快速发展。强化部门责任分工,组建技术服务团队,建立了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企业助推园区产业化发展;积极探索总结“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运行模式和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引导贫困农户积极参与园区建设。
              按照规划,该县将用2至3年时间,把关岭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关岭自治县顶云现代高效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园区建成省级示范园区,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平台和助推器,结合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工作,各乡镇、办事处至少要建成1个县级以上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作为县级园区的构成单元,以点成线、以线成面,打造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带,构建全县大园区格局。重点布局以“沪昆”高速公路(关岭段)、关兴公路、320国道、210省道、永花线等进行打造,建立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核心示范点。
              园区建成后,预计年可实现直接经济收入17940万元,销售收入7481万元,税收300万元,园区农民人均增加收入6028元。截止目前,通过县农口联席会议制度整合项目、资金和技术力量,累计完成投资10819万元。主导产业规模已达2万亩,并完成火龙果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商标注册等工作,经济效益显著,实现了“在治理过程中增加收益,在收益中扩大治理范围”的良性循环,成为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成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