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四权”活“三资”享“三金”

14.01.2016  14:09

               

碧江区创新探索出的“433”模式,使农村明确了“四权”、农业盘活了“三资”、农民享受了“三金”,先后被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确“四权”明晰权属

  2012年底,该区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产权“四权”确权工作。采取先试点、再铺开的方式,在12个乡(镇、街道)各选一个村试点,在试点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于2013年9月召开全区“四权”确权试点总结暨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动员会,在面上全部推开。构建确权机制。出台《关于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的意见》《确权工作推进指导办法》《确权颁证(登记)办法》《确权变更登记办法》等文件,为确权提供依据。建立“宣传培训─资料收集─调查摸底─外业测量─数据处理─公示审核─颁证归档”工作机制,规范确权、颁证流程,快速推进“四权”颁证进度。破解测绘难题。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自愿原则,承包地、林地面积可选用1:10000地形图勾图、GPS技术、1米高分辩率的资源卫星遥感调查及信息系统其中一种方式进行测绘,而农村宅基地则采用人工皮尺测量。通过采取多种测绘方式,既降低了确权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化解矛盾纠纷。组建区乡两级矛盾纠纷调解队伍。抽调农业、林业、住建、国土等相关部门精干人员组成区级调解队伍,通过司法驻村和“四老”队伍(老干部、老党员、老代表、老模范)等组成乡级调解队伍,本着尊重历史、有利生产生活的原则,深入村组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确权矛盾纠纷1200余件,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活“三资”激发动力

  活资源。通过对耕地、林地、荒山、房屋等资源确权颁证,改变了以前农村资源因无“身份证”而不能进入交易市场的现象,土地、山林、房屋等“死资源”变成了可流通、可转让、可交易的活资源,为产权融资及流转提供了法律依据。目前,共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33660本、林权颁证21796本、宅基地使用权颁证27158本、房屋产权颁证13665本。活资产。成立区乡两级产权交易中心和土地流转办公室,对需要进行产权流转及交易的农户进行登记备案,提供信息、法律咨询等服务,土地流转等产权交易平台的搭建,使资产可以迅速进入市场交易,盘活了农民手中的资产。活资本。出台《产权抵押登记办法》、《“四权”抵押贷款实施细则》,打破了农民因资金短缺发展受阻的瓶颈。农民运用手中的产权证进行融资贷款,得到了资本金,用以发展产业,取得良好成效,实现产权融资12.22亿元,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社312个,涌现各类经营和生产大户1000余户,发展油茶、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种植22.5万亩。同时,区财政筹集产权融资风险基金1000万元,降低了产权融资风险,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

   享“三金”促农增收

  产权流转收租金。确权颁证后,农村土地、林地流转合法化,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农民租金收益明显增加。全区累计流转土地7.5万亩、林地6.8万亩。如,河西茅溪村向娅萍家庭农场,流转土地300亩,每亩租金1200元/年,当地农户每年可以收取土地租金36万元。入园打工领薪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效推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建成农业园区12个、农业龙头企业64家,农民就近就地就业领取打工薪金。如,坝黄镇西瓜大户章国发父子,承包土地在坝黄农业园区种植西瓜300余亩,带动当地农户就业50多人,农户薪金收入达100多万元。入股分红享利金。农民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作为资本,入股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成为股民,享受分红利金。如,和平油茶专业合作社,306户农民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种植油茶4800亩,目前已实现初次挂果,油茶产量10000多斤,分红10万元。预计2017年可达盛果期,实现利润总额1000万元,农民可分红享利金300万元。

  该区始终坚持明晰“四权”是基础、激活“三资”是动力、享受“三金”是目的的工作思路,持续不断完善“433”模式,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助推农民收入节节攀升。据统计,自实施该模式以来,该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5339元增加到9727元,切实为碧江率先实现小康、巩固全面小康成果、迈向基本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