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端午赛龙舟:代代相传 历久弥新

20.06.2015  13:00

锦江河上龙舟整装待发(资料图)。

龙舟比赛进行中(资料图)。

    新华网贵州频道6月20日电(记者周远钢)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赛龙舟,本地俗称“划龙船”,是碧江区各族人民非常喜爱和积极参与的一项传统活动。今年端午节,碧江区举办2015“好彩头杯”中国传统龙舟大赛,这也是碧江连续八年举办“碧江龙舟赛”。

    碧江是一座与山相依、与水相融的山水城市,环城而过的锦江河发源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梵净山,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河水清澈,江面宽阔,是一个理想的天然龙舟赛场。

    碧江区赛龙舟历史悠久。目前能从文字记载上得知碧江区赛龙舟的最早时间,是明万历四十年端午(1612年6月3日),驻铜仁的贵州总兵邓钟和驻铜仁分巡思石道佥事刘观光在江宗门城楼上观看龙舟比赛时写下的两首诗。400年前的这两首诗中的“……箫鼓中流共笑欢。彩鹢棹从蛟室度”和“画船齐逐万人看……击节中流兴未阑”等诗句,反映了当时碧江龙舟比赛已经相当成熟,而且规模壮观。

    碧江区的龙舟独具特色。每艘船都是独一无二的,龙舟选用上好的杉木制造,船的前后装有用柳树雕成的龙头龙尾,龙尾上插上一根带几枝绿色竹叶的竹杆,挂着标明各村寨的小旗。龙舟船身窄长轻巧,长约24至26米,一般坐三四十人左右。

    赛龙舟的时间是五月初五端午节,春耕春种的大忙季节已过,而且气候渐渐暖和,河水的温度适宜于水上运动。端午节前,各村各寨的农民便自发地组织起来,把搁置了一年的龙船抬到河边,用桐油“”上几遍后就下水操练。到了端午节,各地的龙船便早早地聚集在城南双江汇流处的铜岩下等待比赛。

    端午节这天,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裳,四野八乡的村民蜂拥进城,齐聚锦江两岸,观看龙舟竞赛。

    铜江十二景之一的“中流砥柱”铜岩,历来是指挥龙舟竞赛的最佳位置。比赛时,一声信号枪响,龙舟便乘风破浪,如箭离弦,龙舟的船头敲锣,船中击鼓,划桨飞舞,岸上的人也跟着呐喊、使劲。待划出去的龙舟前进了一定的距离后,第二组龙舟又闻令出发,直至把所有报名的龙舟队比完。铜仁的一句古老俗语:“船上人不着急,岸上人闪断腰”,很形象地诠释了碧江区赛龙舟全民参与的人气。

    比赛结束后,优胜者无比兴奋,把锣鼓敲得震天价响,高举得胜的奖旗,有节奏地举舞着划桨,游江炫耀,岸上的同寨人也鸣放起鞭炮以示庆贺。竞赛结束后,时常还有“抢鸭子”活动,把碧江区龙舟竞赛活动再掀起一个高潮。

    碧江区赛龙舟,常常是连续举行两次。因为仅仅参加城里一年一次的龙舟竞赛,似乎未能让碧江人过足划龙船的瘾,于是又形成了每年的五月十五再过一次“大端午”的习俗,约定俗成地在骂龙溪的锦江上再划一次龙船。

    骂龙溪、恶滩、吴家湾等村寨的青年历年都是划龙船的好手。到了大端午这一天,这些侗寨的青年,在如诗如画的锦江河上,敲锣击鼓,高声呐喊,把铜仁人喜爱的龙舟竞赛再一次掀向高潮。

    上世纪70年代,为了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碧江区龙舟竞渡曾一度而改在7月16日举行,近年来因各种庆典或活动或举行国际标准龙舟赛,也曾在不同时间举行过龙舟竞渡,如2008年“中国铜仁首届国际龙舟邀请赛”、2011年“中国龙舟公开赛”、2012年“中华龙舟大赛”等,但一般都还是在端午节举行。参与比赛的除了传统的男队外,自上世纪70年代后,又增加了女队参加。

    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碧江区“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称号,荣获这一称号的全国只有两个地方,碧江与湖南沅陵。2011年,“碧江赛龙舟”作为传统体育项目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唯一一个国家级的龙舟竞技项目,“碧江赛龙舟”每年都会吸引来自贵州、广东、重庆、浙江等地的队伍汇聚锦江展开角逐。

    赛龙舟在碧江群众基础好,积极性高,参与性强。近年来,每年端午节有20多万人不约而同相聚在锦江,比春节还热闹。所以,碧江把端午节称作“最重要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