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社会资本办大交通 贵州PPP成全国范本

23.03.2016  11:18

    贵阳至瓮安高速公路清水河大桥施工人员正在紧张操作中。刘叶琳 摄

    在刚刚过去的“十二五”里,贵州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路,不少人总会问贵州一个小省怎么有那么多的钱来修路,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王秉清曾这样回答:”一是国家给力,二是自 身努 力, 三是 依靠 外力。”没错,通过引进PPP模式,借助“外力”,创“贵州模式”,实现贵州小省办大交通。

    3月17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央企业媒体联盟主办的“走进新国企·寻找PPP新样本”座谈会在贵阳召开

     1.与PPP模式结缘

    “要致富,先修路”。贵州要发展,就要打破交通制约,于是贵州提出要实现县县通高速,小省要办大交通,没钱怎么办?

    “我对贵州的感情很深厚,在道路建设中有太多的故事。”中交集团投资事业部总经理赵喜安说,从贵州的第一条PPP模式的贵都高速开始,他就与贵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贵都高速的建成,解决了政府“手头无钱”发展交通的难题,同时也开启了中国交建与贵州继续探索PPP模式的新方向。

    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指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对价。

    也就是说,PPP基本原则就是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说起PPP模式与贵州的关系,这还得回顾到9年前的2007年,当时全长约80公里的贵阳至都匀高速公路正式开工,这条路总投资75亿元,投资者中有中国交建旗下的3家子公司,这是贵州引入社会资本投资的高速公路项目,也是国内高速公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PPP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