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加快产业园区布局衍生近百循环经济实体

08.10.2014  13:17

    黔南州委“一圈两翼”发展战略,勾勒出“核心重点突破,南北比翼齐飞”发展蓝图,开启了黔南提速转型、跨越发展、富民强州的新征程。借黔南州委布局之势,一年来,福泉市委、市政府突出打造煤电磷、煤电铝“两个一体化”千亿元工业园区,积极探索新格局下福泉改革发展路径。

    福泉市委书记张仕雄说,在深化市情再认识的基础上,福泉市进一步确立了围绕“T轴八园”,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黔中商贸物流中心、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战略定位和提速、转型、升位,推动跨越、构建和谐、率先小康,打造“绿色磷都·幸福福泉”的总体目标任务。

    9月28日,在福泉经济开发区马场坪工业园区,国电福泉电厂两座200多米高的冷却塔屹立在蓝天白云下。高塔下方,贵州龙源环保科技公司为电厂火电机组配套的脱硫制酸系统,分秒不停地把发电排出的烟气制成浓硫酸,随即通过管道,输送到5公里外的瓮福磷肥厂,用作生产磷酸的原料。

    “经过对发电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回收处理,电厂排出的都是水蒸气。”指着电厂正在冒“白雾”的冷却塔,龙源公司副总经理岑祖望说,为电厂配套的烟气脱硫制酸项目,采用了当今最先进的有机胺脱硫技术,是世界上唯一在600兆瓦火电机组上的工业化实践,打通了煤、电产业与磷产业之间的循环通道,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6.3万吨、生产硫酸60万吨。

    一条完整的循环产业链条在这里精彩形成。有机胺脱硫技术的应用,替代传统的石灰脱硫工艺,成功演绎了福泉市在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过程中,创建品牌、守住品牌、善打品牌的发展之路。

    作为“亚洲磷都”和我国五大磷矿生产基地之一,福泉市自2010年在全省首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布局马场坪煤电磷一体化、龙昌饲料级磷酸盐一体化、牛场煤电铝一体化三大产业园区,聚集了瓮福集团、天福公司、川恒公司等一批大中型企业,衍生威顿硫酸、龙源烟气脱硫制酸等近百个循环经济实体。

    “目前,福泉正推动以马场坪为中心,贵定、麻江、凯里为横轴,瓮安、都匀为纵轴的“”字形产业经济布局,辐射带动都匀、瓮安、贵定、炉碧(黔东南),整合打造全省南部工业经济增长极、工业品物资交易中心、黔中陆路码头和煤电磷一体化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张仕雄说。

    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后,福泉市又相继摘取“国家外贸出口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黔南国家磷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为全省重点培育的5个千亿级工业园区之一。

    目前福泉已成功聚集了瓮福集团、国电福泉电厂、天福化工、贵州川恒、贵州利丰达、蓝天氟化工、二甲基亚砜等132家企业,具备了200亿元以上的产值规模、400亿元以上的年销售收入能力。

    在马场坪工业园区,浙江客商投资4亿元建设的兰鑫石墨机电设备制造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石墨加热器、冷凝器等产品,打破国外对石墨高端设备技术的垄断,填补了国内技术和西南地区生产的空白。随着大企业、大项目不断聚集,该市乘势而为,组建并投入运营了牛场、马场坪两个矿产品交易中心,分别为磷矿和煤矿交易提供堆存、融资、信息发布等服务。启动建设全省首家化工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湘福贵财磷化工产品交易中心。

    “创牌容易守牌难,我们更要借力品牌效应,打好产业牌。”张仕雄表示,珍惜“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努力在煤电磷一体化产业耦合共生领域成为全国性示范,为全省坚守加快发展和保护生态两条底线作出表率。

    按照“突出核心、规划引领、路网先行、产城一体、加速聚集、快建新区、稳改旧城、东拓西展、彰显特色、培育强镇、打造宜居”的城镇发展思路,福泉积极推动金山主城区、马场坪匝道口至金鸡山沿线商贸物流区、新城区、古城文化旅游景区等重点项目的实施。

    据了解,福泉目前已实施融资项目18个,融资总额2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9亿元;顺利完成人民广场、独立高中等25 个项目约 6400余亩土地的征拆工作;落实人才发展专项资金400余万元,成功配套引进各类人才近500名。

    张仕雄表示,下一步,福泉将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契机,结合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区创建工作,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模式,逐步推进有利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保障机制,扎实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全力打造“美丽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