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市“衙门”变“保姆”赢得企业快发展

05.06.2014  21:59

    在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中,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针对招商引资服务企业发展中出现的“脸难看、话难听、门难进、事难办”等“衙门”作风问题,在四个方面下功夫,逼“衙门”变“保姆”赢得企业快发展。

    整治“四慢病”,逼“”。制定出台《向“”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着力解决好招商引资中服务“”问题,逼干部“”起来,服务企业促发展。解决“思想慢”问题。重点解决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不敢担当、不愿负责;在日常工作中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玩心太重、不理政事,主动学习少,掌握政策不扎实等。解决“决策慢”问题。重点解决 “一把手”独断专行,副职难作为或不作为;行政运行机制不健全,集体决策与个人分工负责不能有机结合,决策监督机制不完善,缺乏调研,决策不科学,决策者理论不足、业务不熟等。解决“行动慢”问题。重点解决审批,程序多,速度慢;执行工作时层观望等待,责任意识不强;当太平官,怕得罪人,只栽花不栽刺等。解决“服务慢”问题。重点解决一站式服务流于形式,项目审批多头管理、业主跑断腿,相互推诿,各种报表、申请、批文层层传递、久拖不决等问题。强化问责力度,对工作效率低下、办事拖拉、敷衍塞责、作风飘浮、推诿扯皮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坚决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彻底消除“人情风”,“关系网”。目前,全市已对涉及工业经济、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40余个项目公开进行督察通报,3个工业经济项目因推进“”,被亮“黄灯”警告。

    主动“引凤凰”,逼“”。坐等招商变为主动招商,引“凤凰”落地。在外出招商中,把形象作为招商的第一品牌,由市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广辟招商渠道,延伸招商触角,注重招大引强,围绕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全方位作好福泉投资工作的推介,让客商感受福泉人民的热情,坚信福泉是投资的热土,增收创利的福地。在洽谈接待中,从大局着眼、小处入手,突出“诚意”招商、注重“细节”服务,做好每一个细小环节,服务人员从接触企业的第一天起,无论是项目洽谈、考察、签约,还是企业建设、生产、生活,都给企业努力营造一种“”的温馨。对企业的要求和建议,实行专人负责收集、归纳、整理,并在最短时间内予以解决,让企业在福泉发展安心无忧。截止目前,共组织外出引商15批次,接待客商541人次,达成投资意向项目 105个,签约项目18个,签约金额137.8亿元。

    服务“一站式”,逼“”。“企业动嘴,干部跑腿”。推行全程办事代理工作机制,即由投促局工作人员按照《招商引资项目代办程序》担任全程代办人,根据办事企业的需求,负责全过程、各环节的办理,变企业跑为园区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随意办为规范办。通过不断总结、改善全程办事代理制,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融入其中。可以说,从工商注册、立项、环评,到规划、消防、建设,甚至员工落户等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专门服务的“管家”,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真正形成“保姆式”的全程办事代理制,截止目前,共代办项目24项,已成功办结22项,办结率达92%,第一季度项目代办全州排名第一。

    一线“解难题”,逼“”。建立“五个一” (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套班子、一抓到底) 跟踪服务和“三个一”调度机制(一周一汇报、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项目一经签约,立即将签约项目列入落地服务跟踪流程,明确项目领导小组,责任领导,工期倒排,任务层层分解到园区和部门,想方设法帮助项目工程加快建设,为企业排忧解难。对在建项目能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由市投资促进局采取项目开单工作制,明确部门牵头限时解决,对部门难以协调的由市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截止目前,共召开项目专题会议9次,解决水、电、线路迁改等问题41个,市督查局督查项目39个,全市项目到位资金74.265亿元,完成州下达任务的49.51%。为263个新建(续建、建成投产户)项目建立“一户一档”。为兴发化工、贵州福泰来置业、丰茂运输公司等企业兑现优惠奖励7607.5万元。培育了瓮福牌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小太子饲料级磷酸氢钙3个国际性知名品牌。“福泉”牌钙镁磷肥等4个国内驰名商标。 (李景林 李希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