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贵州地产石斛、半夏等7种中药材产地适宜性评价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示范》通过验收

22.01.2017  13:34

该院主持的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贵州地产石斛、半夏等7种中药材产地适宜性评价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示范》(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2〕6010号),在省科技厅的指导和成员单位的辛勤工作下,通过4年努力,圆满完成合同规定各项任务和考核指标,于近日在贵阳通过验收,这标志着我省传统优势学科——药用植物引种驯化和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在“大扶贫、大生态、大医药健康、大数据”时代,又一次彰显基础科学支撑产业技术发展的作为。

传统地产中药材,一是产地,二是品种,三是产地的环境、物候、生态与生产技术;但是,随着原产地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可能已不适宜种药材;原来的地产药材在哪种、如何种、如何收就很重要。该专项着力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揭示影响药材质量、产量的环境、物候、生态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建立相应的适宜性技术评价体系;项目组在传统引种驯化气候相似性因子为主导基础上,增加并丰富了环境相似性因子;将地理信息学、气象学、土壤学、生态学、中药化学与药材引种驯化栽培相结合,运用在根茎类、花果类、全草类的7种药材,对7种药材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适宜性筛选和评价,并进行了试验示范验证,为我省药材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空间。

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了贵州省药用植物引种驯化与示范推广技术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研究团队人员职称晋升13名;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15名。建成7种中药材示范基地683.7亩以上,辐射推广种植面积68418亩,亩均产值新增10.24%以上,累积相关产值达3.8亿元以上,其中直接新增产值0.8亿元以上,间接产值3亿元以上。

项目创新构建符合中药材特点的适宜性评价体系与数字化平台,解决贵州中药材种植因地制宜的关键问题;建立中药材产业发展新模式—中药材种植区划、质量产量提升关键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建立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的药材产地适宜性评价技术,能够在我省药材种植区划、规划、产业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发挥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