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镇宁:山区农民“种养一体”养土猪 生活富裕跳起舞

11.02.2016  11:27

    新华网贵阳2月11日电(记者李平)50岁的黎族村民冯祖芳最近心情不错,今年春节给两个孙子的压岁钱都比往年多了400元。用他的话说,养猪挣钱了,给孙子涨压岁钱都有底气。

    生活在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马厂乡旗山村的冯祖芳,与当地80%的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同胞一样,世代以耕作为业。2004年之前,冯祖芳家中的5亩地全部用来种植玉米,每年收获的4000多斤玉米或吃或卖,并成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当时,虽然肚子吃饱了,但口袋里空空的。因为缴不起电费,天黑了都不敢点电灯。”冯祖芳说,由于种地不挣钱,他曾一度想出去打工,土地流转给他人种植。

    转机出现在2004年,在“拄拐军人”陈志坤返乡创业的带动下,他开始规模化养殖土猪,并试着把家中玉米当做猪饲料养殖肥猪,猪粪则用于肥田以减少购买化肥的日常支出。

    “10多年下来,我通过‘种地—养猪—肥田’模式,养猪成本不仅降低了50%,每亩地还节约了40%以上的化肥使用量。”冯祖芳说,尝到了致富甜头后,他相继租种了村民15亩土地,一年产出的1.8万斤玉米全部用于喂猪,去年卖猪挣了7万多元,每层130多平米的三层砖混房也即将装修入住。

    在旗山村,像冯祖芳这样“种地—养猪—肥田”致富的村民不少。养猪大户刘浪说,近年来他租种了村民10亩土地,加上自家的6亩土地,一年收2万斤左右的玉米,收割完玉米后,他还种植猪食蔬菜,每头猪因此增利两三百元。刘浪每年把40多吨猪粪匀撒在田土里。“猪粪肥田后,土地松泡得很,种啥肥啥,每亩玉米产量不仅比过去增收一两百斤,还节约了1包化肥的使用量,变相降低种地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旗山村荣军养殖协会会长陈志坤说,过去村民嫌地贫瘠,广种薄收种啥亏啥。现在猪粪肥田,土壤改良增产不说,土地效益还通过养猪收益体现出来。现在村内土地不仅不撂荒,村民还争相种地养猪致富。

    据旗山村村支书冯波介绍,旗山村共有4260亩土地,人均拥有土地2亩,现在全村土地进入了土尽其产、产其所用的“种养一体”良性循环。

    “旗山村400多户村民平均养猪五六头,户均养猪增收1万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由2004年的1900元增加到现在的6100元。大部分村民通过养猪盖起了新房,50多户村民还买了私家车。

    “从2011年春节开始,村里每年都要以村组为单位,初三到初七不间断地举行苗族芦笙舞、板凳舞、篮球比赛等活动。”冯波说,村民通过“种养一体”养猪致富后,精神面貌为之一变,用民族歌舞唱响对新生活的喜悦之情。

[责任编辑: 刘昌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