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积极“备战”构建地方立法新格局

23.03.2015  14:46

立法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贵州省积极“备战”构建地方立法新格局

  随着立法法修改,我省遵义、六盘水、安顺、毕节、铜仁5个设区的市及黔东南、黔南、黔西南3个自治州有望获得地方立法权,同级人民政府也将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规章。全省可以立法并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地区增多,贵州地方立法格局将重新构建。

  立法法修改一通过,各地就开始跃动,为“接得住”地方立法权做好准备。铜仁市人大常委会近日成立了立法工作领导小组,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正在申报建立立法机构,已获批建立法工委的黔南州人大常委会正在吸纳充实专业人才队伍,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在申报建立立法机构的同时,已经展开了饮用水源地保护立法调研……

  各地热情高涨的背后,是强烈立法需求的推动。

  “地处铜仁境内的梵净山和锦江河,亟需依法加强保护,但市人大没有地方立法权,不能制定相关地方法规,保护工作开展被动。”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与民族宗教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强说,从去年开始,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就开始积极争取地方立法。

  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余盛龙告诉记者,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六盘水市去年积极探索生态保护立法,市委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有关专家和人员开展专题调研、论证,完成了六盘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论证材料起草工作,并专题向省人大常委会作了报告。

  “随着改革发展和依法治省的推进,各地立法需求增多,但省人大常委会着眼全省的立法任务艰巨,一时难以满足各地的立法需求。”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路良说,立法法修改后,这个矛盾迎刃而解,将有效推动问题解决。获得立法权后,各地可以结合实际需要,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为地方改革发展、经济社会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按照新立法法,我省设区的市和自治州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由省人大常委会综合考虑设区的市和自治州的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确定。”路良告诉记者,省人大常委会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有关方案,“要抓住这个大好机遇,构建好贵州地方立法新格局,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加快建设法治贵州。”(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