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选派90名“第一书记”到村助力同步小康工作

07.09.2015  16:56

选铁、炼钢、铸剑、强刃

——丹寨县选派90名“第一书记”到村助力同步小康工作纪实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7日电  2015年5月贵州省丹寨县从严选派90名机关优秀干部到村(居)任第一书记,为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住得好、干得事,使第一书记真正发挥作用,丹寨县合理安排,建立机制,选好用好管好第一书记。

     高标准、严要求“选好铁

    在“第一书记”选派工作上,丹寨县坚持按需选人和按质选人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选派单位特点和工作优势、选派对象能力素质和专业特长与派驻村之间的关联性和匹配度,按照“党政干部到难村、经济干部到穷村、政法干部到乱村、技术干部到产业村、改非干部到原籍村”的原则,从县直机关、事业单位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和热心农村事业的优秀年轻干部和新近提拔的党员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

    目前,全县90个村(居)90名“第一书记”全部选派到位,其中处级干部1名、科级干部27名,优秀年轻干部62名,实现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民族地区村全覆盖。

     创新思路,抓培训“炼好钢

    “这个培训太及时了,内容非常丰富、针对性强,为我们到村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龙泉镇天星桥村“第一书记”李洪飞在任前集中培训会结束后感慨连连。

    针对选派的“第一书记”农村工作经验缺乏、做群众工作能力不足等问题,丹寨县将“第一书记”教育培训纳入村干部培训计划,整合县委党校和干部教育培训资源,采取专题培训的形式,从选派“第一书记”的重要意义、工作职责、工作方法、纪律要求及督查考核等方面对全县90名“第一书记”进行“任前培训”。使第一书记尽快适应和转换角色,增强了他们的理论素养。同时,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邀请优秀“第一书记”现身说法讲经验、谈体会,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增强了“第一书记”开展工作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定期检查民情日记、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等方式督促他们加强学习,有效提高了第一书记的履职能力。

    目前,全县已开展集中专题培训2期,培训“第一书记”200余人次,切实提升了他们的履职尽责能力。

     暖心关爱,祛顾虑“铸好剑

    “其实每一次下村我一想到他人生地不熟,山高路远,情况复杂,心里难免会担心,不知道他吃的好不好,休息的怎么样,会不会有什么危险”。一位第一书记家属对笔者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第一书记”在驻村工作期间工作要与单位业务工作脱钩,并要求一个月至少20天住在帮扶点,这样食宿、交通、安全就成了“第一书记”面临的重要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有效解决第一书记及家属的后顾之忧,各乡镇本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原则以村委会为中心就近选择食宿地点。同时,派出单位及时为第一书记缴纳300元的人身意外保险,每月报销4次往返车费,并给予3000元至5000元专项工作经费。“第一书记”干在农村、住在农家,与群众见面的时间多了,感情深了,心也贴近了。目前,全县90名“第一书记”食宿、交通、保险等问题已全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