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区)称号 “好家风”落细落实深入田间地头

01.03.2015  04:26

一个女婿半个儿,这话不假。我伲小邬在前妻家里接连发生大事体时,就觉得自己应该扛起这个家,派上大用场……”奉贤区庄行镇存古村农家会所小剧场里,百余个村民坐着板凳,津津有味地听着“庄行故事会”的讲解员用乡音土话讲述“奉贤好女婿”邬引军的家风小故事。近年来,奉贤区将“好家风”培育工作深入田间地头,已征集家训近9万条、家风小故事近6000篇,开展家训评议会千余次。“以家风化乡风,以乡风促民风”,奉贤区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硕果:昨天,在京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奉贤区获得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区)荣誉称号。

得名自“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奉贤,向来有传家训、重家风的好传统,目前有据可查的家谱有30余部,在区档案馆内留存的就有平阳曹氏族规、庄行庄氏家训、头桥周氏祖训等14种家规家训。近年来,奉贤立足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广泛开展“好家训好家风”培育活动,实现“好家训好家风”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要让传统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生发新枝,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奉贤区委书记周平表示。

片瓦条椽皆非容易,寸田尺地勿使抛荒”,这是倡导勤劳节俭;“得甜勿忘苦,饮水当思源”,这是教人为人处世;“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针对子女教育……这些朗朗上口的家风家训,都是奉贤区农村居民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创作和总结。为将“好家风”培育深入基层,奉贤区广泛开展治家格言、家风小故事征集活动,并将家风家训故事汇编成册发给居民,同时用“庄行故事会”、微电影等文艺形式将家风家训故事巡回展播,还将家风家训在宅基课堂、流动教室、职工学校、农家会所、睦邻课堂间等地展示,让“好家风”入村、入居、入户、入校。“讲故事、放电影用的是奉贤本地话,家风家训故事册图文并茂,这样的宣传形式接地气,我们爱看爱听!”60岁的南桥镇曙光村村民刘雪明说。

如今在奉贤,家风家训已渗透进居民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中。庄行镇西校村村民邬引军因生意失败无奈与妻子离婚,但在前岳母身患白血病、前岳父被查出肠癌晚期、前妻也因车祸生命垂危时,他东挪西借、四处打工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在他的努力下,一直昏迷不醒的前妻奇迹般醒来,脱离生命危险,之前对他颇有怨言的前岳父支持两口子复婚,最终他和前妻破镜重圆。“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么做,我觉得‘情义无价宝,家和万事兴’。”邬引军说。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80后”村民盛浩强秉持“克己奉公事业兴,孝老睦邻持家久”的治家格言,自愿“私车公用”,为出行不便的村民提供免费用车服务3年多; 秉持“勤勤恳恳干事业,行有余力济社会”治家格言的冯文花,连续十多年为庄行敬老院的老人定期送日用品……“这些感人的故事,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呈现。”奉贤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奉贤将“好家风”培育工作纳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整体框架,与文明家庭达标创建、“星级文明户”、“贤城好婆媳”、“贤城最美家庭”等创建活动结合。

同时,在奉贤,践行家训、培育家风情况还是领导干部选拔和人才引入评价标准的重要依据。“下一步,奉贤将继续注重文明创建与乡贤文化的有机融合,将‘贤文化’招牌做强做大,推动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进一步提升。”周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