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贵州篇】贵阳市各区县通过全面提升文明素质 绘就和谐画卷

24.10.2016  17:08

  云岩区依托“大数据”,研发了“云岩公安分局智慧门牌管理平台”,推出了云岩区新市民服务管理综合平台及APP等,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花溪区在全省率先围绕“1 3”管理模式,组建并挂牌成立旅游法庭、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市场监管分局,不断推进“六心”行动,助推“全域旅游”见成效;

  开阳县以“互联网 ”为依托,构建 “网络政务”,组建县、乡、村、组四级代理服务体系,全县80%以上的村实现了村民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

  自我省启动“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暨“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贵阳市各区(市、县)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创新思路、建章立制,推出一项项实在的措施,开展一次次实在的行动,以自己的决心、信心、真心、诚心、精心、贴心,换取游客和群众的顺心、安心、放心、开心、称心、舒心。

  滴水相辅,汇而成川。全市各区(市、县)通过全面提升文明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共同绘就了一幅美丽、文明、和谐的贵阳画卷,努力实现游客和群众“满意在贵州”。

   云岩区 借智慧门牌实现“以房管人

  云岩区研发“智慧门牌管理平台”,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云岩区依托大数据创新社会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公共服务效率,推动了辖区文明建设。该区不仅结合区“12345”“12319”公共服务热线,对市民电话、微信上报的施工扰民、占道经营、暴露垃圾、油烟污染、商业噪音、违章建筑等案件进行及时处理,还结合城管扁平化的成果,进行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城市环境进一步改观。

  同时,该区探索“警务、村务、双助理”模式,将全区房屋进行编号、定位、登记,对人口信息进行摸底。结合打造“数字化”城市理念,以“二维码移动终端”的组合方式,研发了“云岩公安分局智慧门牌管理平台”,推出了“互联网 ”信息化管理新模式,实现“以房管人”的目标;推广新市民服务平台(智慧网络——管理流动人口),制作投运了云岩区新市民服务管理综合平台及APP;成立“家教指导中心”,让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或家庭教育师志愿者,针对辖区妇女儿童、困境群众需求开展心理咨询及指导,以此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打造和谐社区助力。

  云岩区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加大投入、改善硬件,不仅制定出台方案,在全区开展了清扫保洁、占道经营、市政基础设施、违法建筑、交通秩序、建筑工地、农贸市场、食品卫生安全、旅游市场等十大整治行动,还全面开展丰富群众精神文明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年以来,该区牵头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共计20余项,区直相关部门开展活动144余项,社区、镇开展活动1000余项。

  南明区 市容秩序“扁平化”管理

  在推动“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的进程中,南明区加强了资金投入和队伍建设,坚持多层多级督查,畅通民情民意反映渠道。

  该区通过开展辖区住宿业培训、旅游扶贫培训、“文明景区”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专项行动等,大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建立“环筑安保圈”,最大限度屯警于街面开展武装巡逻,便于及时发现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确保辖区社会治安稳定。严厉打击违法停车、行人交通违法以及电瓶车和摩托车交通违法,对辖区交通堵点、乱点积极开展综合治理,规范交通秩序。

  同时,该区开展辖区食品餐饮安全专项检查工作等,促进文明市场建设。加大志愿服务建设力度,逐步形成了政府指导、社团运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发展机制,志愿者服务活动逐步规范化、常态化。举行“宣传干部上讲堂”、“公民道德歌”传唱比赛等活动,推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提升公民文明素质。

  南明区还开展各类综合整治,实现市容秩序“扁平化”管理,确保清扫保洁市场化全面运行,加强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提升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加强对区管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的监管。开展“六个一律”环保利剑行动、森林保护“六个严禁”行动、冬春季大气污染治理“大会战”等专项行动,加大整治与监管力度,开展生态建设和森林绿地建设,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开展党员干部“职业素养建设行动”等活动,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办理流程、压缩办结时限,搭建网上办事大厅,政务环境更加廉洁高效。

   乌当区 治河建园优化生态环境

  乌当区高度重视“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暨“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狠抓落实,整合资源,围绕“新天城区、城乡结合部、乡村环境、景点景区、公路沿线”五大重点整治区域,深入推进文明旅游“六心行动”、“城市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及“平安高速创建”、“文明景区创建”、“规范户外广告刊播,加强公益广告宣传”等一系列工作,实现了“环卫外包”“城管下沉”两项体制改革。

  同时,该区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参与“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暨“多彩贵州文明行动”的积极性。抓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最美乌当人”评选推荐和学习宣传活动,“道德讲堂”培训活动,评比和培训活动,提高市民素质和窗口服务质量。

  此外,乌当区增加投入进行城区路面改造、市容升级改造等,夯实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治河、建园、绿化等举措优化生态环境。从宣传教育入手,开展专项培训和问题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整治景点景区,力达“六心”要求。通过各项行动,该区综合执法、交通秩序、食品安全、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市政维护等工作全面推进,打造出“满意在乌当”的浓厚氛围。

  花溪区 成立旅游法庭和旅游警察大队

  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花溪区健全机制,严格执行三个“一把手”制度,不断推动完善“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长效管理机制,目标任务具体化,落实工作有保障。

  创新模式,实行环卫市场化一体化管理,有效改善了区域环境卫生状况。借助大数据平台,开发“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数字化监督管理APP(宜花溪)软件,通过数据畅通居民与部门的联系,将行政督查和社会督查相结合,360度监控事件并迅速流转办理,督查督办智能化。

  创新发展,城市景观精品化。花溪区今年以来投入7亿元资金,突出重点提升城市基础和城市景观,实施完成了全区道路围墙粉刷装饰、主次干道路面白改黑、道路及公共场所绿化美化、基础设施箱体木栏装饰、道路周边房屋立面改造等基础设施及景观提升项目,城区焕然一新。

  创新服务,在全省率先围绕“1 3”管理模式,组建并挂牌成立旅游法庭、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市场监管分局,加强道路交通秩序整治,打造精品住宿环境,加大食品安全建管力度,提升旅游文化资源内涵,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完善城市基础和配套服务,不断推进“六心”行动,助推“全域旅游”建设推进。

  创新管理,培育特色志愿服务组织20余家,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超过9万人,占建成区常住人口比例达18.03%。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各类志愿引导和文明宣传活动,志愿服务全民化,文明行动人人参与。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在旅游接待等行业开展“三创三树”活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示范带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白云区 打造诚信体系建设工程

  白云区铝兴社区“和·美三院”居民一同欢度中秋。

  白云区以创建“三优一满意”(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群众满意)为目标,按照“依法治理、重点突出、标本兼治、建管并重、常态发展”的原则,抓机制,明确责任;抓宣传,营造氛围;抓问题,重点整治扬尘、占道经营、农贸市场、交通秩序、控违拆违、不规范广告等;抓督查,落实整改;抓调度,破解难题;抓道德建设,弘扬社会正能量。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文明程度,提高了城市品位。

  该区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主线,以“白云区诚信森林建设”“白云正能量打造”为突破,持续深化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

  同时,该区利用道路沿线宣传阵地,宣传“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暨“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活动,营造浓厚宣传氛围;推出便民服务卡,开通24小时值班电话4610000,架起党群连心桥;完成白云区个人公用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和6万余名居民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录入,启动了农民信用体系建设工程,实施了“失信行为黑榜”和“守信行为红榜”制度,强力打造诚信体系建设工程;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工作,推进全区崇德向善的文明氛围。

   观山湖区 开设“城乡环境大创建”微信群

  观山湖区紧紧围绕“六心行动”要求,统筹部署、狠抓落实,先后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和“6 1”工作机制,成立了大城管委,加强了城市管理和创建工作力度,创新了城市管理体制,推进环卫市场一体化运作机制,高标准严要求实施市容环境整治。并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执法力量向乡镇社区派驻,实行执法关口前移。

  该区启动“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序化、畅通、宁静”七大工程,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明确农贸市场管理主体,加强农贸市场管理,加大农贸市场巡查力度,加大农贸市场新建和升级改造力度。整治贵阳北站及金阳客车站等重点窗口区域,营造良好旅游环境。加大星级酒店管理水平和培训力度,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真正打造“住之安心”,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充分发挥市民和志愿者的积极性,广泛开展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开设“城乡环境大创建”微信群,做到群众监督、全民参与,营造氛围,引导市民参与到创建中来。

  大力实施“爱心观山湖”工程,着力建设观山湖区特色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窗口和平台,举办文化节活动等丰富的惠民活动,爱心文化、民族文化、时尚文化品牌日趋形成。积极推进“千园之城”建设,为辖区市民、外来游客提供休闲好去处;全面建设“阳光厨房”,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全区文明程度、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等各项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清镇市 整治背街小巷和居民小区

  清镇市加强组织建机制,完善领导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例会制度,提升保障力;加强宣传造氛围,全方位加强宣传引导,提升知晓率;加强建设重管理,提升湖城形象,强力推进“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工作——

  抓重点整治,围绕“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序化、畅通”六大工程,推进各项工作;抓农贸市场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抓市政、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抓城市公共停车资源建设,调整优化交通秩序;抓乡(镇)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抓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和居民小区整治力度,创优美宜居环境;抓城区大环境及公共秩序整治,提升城市形象;抓“门前三包”落实率,提升市民参与率;抓重点区域整治,树立示范典型;加大不文明广告治理,倡导正能量宣传;抓优质社会服务,营造文明服务窗口;抓市民文明素质培育,提升全民知晓率、参与率;抓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该市紧扣“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娱之开心、购之称心、游之舒心”六心行动,紧盯旅游“”和“线”的突出问题,全面开展大排查,形成整治风暴,深化文明交通行动,强化旅游服务接待质量,深入推进餐饮安全监督管理,加强娱乐设施安全监管,加强旅游市场商品质量监管,推进旅游服务管理,打造优美旅游秩序,为游客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息烽县 提升旅游环境文明程度

  息烽县开展“食之放心”行动,提升旅游环境文明程度。

  息烽县通过“十抓十提升”工作举措,使群众主体作用更加彰显,市容环境面貌更加整洁,部门乡镇联动更加有力,文明秩序更加优良,常态长效机制更加健全。

  抓宣传发动,提升市民参与度,通过强化公益广告、围墙、媒体等宣传,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支持参与的积极性。抓市政建设,提升城市功能。抓环境整治,强化卫生保洁、强化居民小区院落绿化美化、深入清理“野广告”、强化“门前三包”责任、强化渣土运输管理、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市容村貌形象。

  抓市场秩序,加大对占道经营、门面延伸等行为的整治力度,完成城中城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采取奖补方式,对龙港商贸城农贸市场进行装修,对县城及各乡镇赶集时间、地点进行调整,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抓交通秩序,严格管控县城交通秩序,完善交通设施,规范停车划线,提升市民出行质量。抓不文明广告整治,强化整治规范户外广告刊播,加大公益广告宣传力度,提升文化环境质量。开展让游客“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娱之开心”“购之称心”“游之舒心”行动,提升旅游环境文明程度。

  抓窗口建设,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开展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三个特色服务,工作日午间不休,全天候服务,对政务大厅各窗口的办事情况进行严格督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修文县 创办“重德修文”大讲堂

  修文县把“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修文形象的主要抓手,与经济社会建设同安排、同部署、同考评、同奖惩,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保障,强化组织保障,着力打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的社会环境,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高公众满意度,全面提升修文对外城市形象,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一方面,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会停车场建设,加大环卫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强化管理,全面提升修文对外形象,提升公众满意度。

  另一方面,做到“门前三包”监管到位,网格管理量化到位,创新机制激励到位,文明施工管理到位,农村环境治理到位,定期排查整改到位,强力推动“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及整脏治乱工作。

  该县创办了“重德修文”大讲堂,开展“重德修文”九进活动(即进机关、社区、学校、乡村、企业、部队、景区、家庭、店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阳明文化精神,全力打造“重德修文”文化品牌,提升群众素质。同时,开设“文明监督哨”,向社会公布投诉电话、邮箱,接受社会监督不文明。打造正能量,开展量化督查、常态督查,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市民素质、旅游服务质量。

   开阳县 紧跟痛点整治旅游环境

  开阳县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今年已投入资金25.4亿元,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活动征集全域旅游“痛点”,紧跟“痛点”开展旅游大环境排查整治,围绕全域旅游全心全意开展“六大行动”。

  该县围绕城市运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新型城镇化重点建设领域,加快信息技术在城市发展各领域的深入应用。依托12319公共服务指挥中心平台,利用县城500个视频监控探头和城管队员的对讲系统,配备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数字技术,采用“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事件管理法”形成了数字城市管理运行模式新架构,城市数字化管理初见雏形。

  以“互联网 ”为依托,构建 “网络政务”,组建县、乡、村、组四级代理服务体系,配备相关设备设施,实现县、乡、村三级互联互通,推进了全县89个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实现“村级一窗收发、县乡村信息共享互认、省网上办事大厅一网流转审批、县乡部门高效协同、县政务中心全程监督管理”的运作模式,让全县80%以上的村实现了村民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强化“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的督查考核。巩固群众基础,开展“绿丝带”文明引导和环境卫生义务监督工作,组织成立了各机关单位、乡(镇、社区)志愿服务队、老年义务除陋队、党(团)员志愿服务队等,引导居民自愿意参与卫生与秩序自我管理。(记者:樊成琼 来源:贵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