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贵州:“省级二类贫困村”到“小康示范村”的塘约实践

09.02.2018  19:24

    新华网贵阳2月9日电(周远钢)贵州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通过“村社一体、合股联营”,走抱团发展新路,短短两年时间,塘约村就走出了贫困重围,实现了从“省级二类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华丽嬗变,打造出了农村脱贫的“塘约样板”。

    图为贵州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资料图)。新华网 周远钢 摄

    如今走进塘约村,道路宽敞,村容整洁,一栋栋崭新的二层小洋楼引人注目,产业发展势头足,山头上“穷则思变”四个大字十分醒目,而这四个字,也正是对这几年来塘约蜕变发展最生动的诠释。

    贫困到小康的塘约之变

    塘约村共有921户3393人,居住有汉、苗等民族,耕地面积4864亩。在新建的塘约村史馆里,详细记录了塘约由穷到富的发展轨迹。

    1995年开始,塘约村大量劳动力开始走出农村,到沿海打工,外出务工多时达1100多人。2014年以前,塘约村人均收入3786元,只占全省平均水平的70%,贫困户138户600人,30%以上耕地撂荒,人人争当低保户、户户争要救济粮,且乱办酒席陋习严重,人情支出不堪重负。

    2014年,塘约遭遇了两次特大洪灾,使本就贫困的塘约更是雪上加霜。以此为转折点,塘约村党组织把准群众“拔穷根”的心愿,大胆探索,于2014年7月成立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并建立以党总支为领导的村级合作社,创新提出“村社一体”发展模式,全村4864亩土地全部入股合作社,以股份制形式把全村土地集中经营管理,种植李子、核桃、石榴、莲藕、辣椒等农作物。

    经过不懈努力,全村经济社会、村容村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0030元,村集体经济 202万元,创造了贫困地区追赶跨越全面小康的奇迹。

    “特别是路,以前是泥巴路,走亲戚家去都不好意思直接进人家门。以前在外省打工时,看到水泥路都会羡慕。”谈到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在村里搞接待工作的塘约村民游成英深有感触,如今她家已经买了价值13万元的小汽车。“现在塘约村有了大棚、广场、球场,相信今后村子会发展得更好。

    解说员臧劝劝在村史馆向媒体介绍塘约村改革情况。新华网 周远钢 摄

    塘约村史馆的民俗馆里,陈列了塘约村过去生产生活中所用的各式老物件,承载了塘约村的历史记忆。如今许多农具、家具已经被电气化设备替代,不再使用,“我们的初衷是让村民们忆苦思甜,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解说员臧劝劝说。

    特色化管理激发内生动力

    塘约村党总支书左文学介绍,塘约村通过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房屋所有权、集体产权、小型水利产权、集体土地所有权等“七权同确”改革,引导农民将土地入股成立“金土地”合作社,社员在合作社务工每月薪金不少于2400元,经营所得收益按照合作社、村集体、村民3:3:4的模式进行分红。目前,全村共募集股东921户,股权总数5230股,实现全民股东化。

    “我们拒绝资本入股,不允许大户的产生,按股分红,在保护老百姓利益的同时,坚决消灭贫困,不落下一个贫困的人。”唐从富2017年5月加入合作社的管理中,是合作社的负责人之一。

    “现在出去说自己是塘约村人,都感到很自豪。”今年54岁的塘约村民李从祥曾在安顺市一煤矿打工,从挖煤工到煤矿安全员,一干就是20多年,做煤矿安全员时每年收入5万元。2017年,李从祥回到村里,加入合作社做现场管理,“5亩地入了股,去年土地上分红4200多元,做管理每月有5000多元收入。

    塘约村对全村党员和村干部进行“积分制”管理,还组建了妇女创业联合会、红白理事会,设立劳务输出公司、建筑公司、运输公司等,把全村的劳动力组织起来进行优化配置。

    塘约村的科技大棚。新华网 周远钢 摄

    “我们规定了酒席的规格,红喜事是30桌,八菜一汤,成本不能高于100块,白喜事是40桌,五个菜倒到一个大盆子里,吃大锅饭,不许上瓶子酒不许发盒装烟,随礼金不能超过100块。”解说员臧劝劝告诉记者,为整治滥办酒席,塘约村制定了九条村民自治的规定,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后表决后,这“红九条”成了“村庄管理的塘约宪法”,对违反规定的,将纳入塘约村黑名单制度管理。

    “现在我家一年在酒席上就要节约3万元。”村民游成英说。

    谋划智慧塘约新蓝图

    “2014年以前,我们是一个村穷、民弱、人散、地荒的村庄,通过激发农村的内生动力,塘约村2017年实现人均年收入14685元。”左文学介绍,十九大以后,塘约村向全村党员干部、村民提出“二次创业”,2018年要着力解决塘约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再谋求升级转型,开发乡村旅游,实现先富带后富的社会责任。

    “包括做水肥一体化、农产品溯源等,塘约村还要通过‘送出去学习,请出来培养’的措施,培养会科技、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左文学说,按照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塘约村要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融入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必须要深度融合才有发展前景。

    塘约村的科技大棚内种植的蔬菜。新华网 周远钢 摄

    “等不得、坐不住、输不起”。左文学感慨到,“时代进步太快,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要打造智慧塘约,等了就晚了、黄花菜都凉了。”新年伊始,塘约村已经开始谋划未来的乡村蓝图。

    “从养身、养心、养老方面,从生产到销售到品牌宣传等,都要系统化地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打造智慧型的塘约村。”左文学说。

[责任编辑: 吴雨 栾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