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市坚持精准导向优选严管用活“第一书记”

08.09.2015  12:48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8日电 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选派“第一书记”是筑基础、惠民生、锻炼干部的重要举措,而精准则是其中关键。福泉市坚持“三个着力”,优选严管用活“第一书记”,确保“第一书记”作用发挥实现最大化。

     着力精准选派

    “第一书记”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带领基层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干部选得准不准是关键。

    一是工作安排从速。市委在认真学习领会省、州关于选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有关精神后,明确提出将选派“第一书记”作为整顿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和攻克贫困村发展难题的重要抓手,通过多次深入基层对三类村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将32个行政村(其中2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8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有2个村既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又是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作为重点选派“第一书记”的村。通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将其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消除“空壳村”的重要工程,建立了各级党委书记亲自抓、组织部门牵头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

    二是选派标准从严。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突出精准选派标准,根据拟任职村班子状况、村情民情、发展需求、群众意愿等具体情况,结合拟选派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专长、个人意愿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全面审查和严格筛选,充分利用省、州选派驻村干部资源,共向全市3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其中,市级科级干部19名,州级科级干部2名,省级科级及以上干部2名,市级一般干部5名,州级一般干部3名,省级一般干部1名,实现了向所有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选派的“第一书记”均为县级以上单位干部。

    同时,严格按照孙永春部长在全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提出的“四个精准”(精准选选派第一书记、精准调整驻村工作组、精准选任乡镇党委书记、精准推进扶贫开发)要求,结合市级改非干部管理有关规定,要求各乡(镇、街道)选派干部到其余民族地区村任职,统筹实现了全市60个行政村选派“第一书记”全覆盖,为全市推进村干部职业化、去村级行政化问题奠定了基础。道坪镇英坪村矿区矛盾较为突出,市委结合和谐矿区建设,从市公安局选派了基层工作丰富、善做群众工作的教导员徐明元同志到村任“第一书记”,切实做到了专业人员治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