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妙招”

21.03.2016  15:03

   精准扶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妙招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考察,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结合实际,提出“一市五金多套餐”问需式精准扶贫方案,实行精准化识别,并据致贫原因精准施策,对贫困户进行精准化帮扶。“一市”指建立“免费苗木超市”。“五金”指建立大病医疗抵垫周转基金、产业发展扶持基金、精准扶贫风险兜底基金、小额贷款贴息基金、壮大产业发展担保基金;“多套餐”指精准扶贫多套餐。

  “一市五金多套餐”问需式精准扶贫方案把“投入侧”改革作为扶贫供给侧改革重点,通过创新扶贫“供给侧”管理机制,将扶贫资金细分为“五金”,实施根据农户需求而制定的“多套餐”,实现扶贫中的供需平衡。

  通过这一政策,七星关区吸引了近七成的外出打工者回乡发展产业,张永志便是其中一位。2015年9月以前,张永志还在浙江温州打工,虽然挣得稍多些,但花销也大,基本剩不下什么。听说家乡有了“一市五金多套餐”政策后,果断回乡,申请了2.4万元贴息贷款,花了1.6万买了2头能繁母牛,在家养起了牛。

  对于年收入只有2000元的张永志而言,政府提供的这项帮扶政策让他很满意。“这比在温州打工强多了,守家在地,能照顾妻儿老母,还能有不菲的收入。今年下  半年牛就下崽儿了,小牛半年就能长成大牛。明年卖了大牛就至少能赚近2万元,到那时,我也就摘掉了这顶不怎么让人舒服的‘贫困帽’。”张永志说。

  像张永志这样的贫困人口在七星关区还有23.18万人。通过“一市五金多套餐”问需式精准扶贫方案,七星关区力争到2018年,全区12个贫困乡镇、258个贫困村实现省级“脱贫摘帽”,23.18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事实上,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扶贫的“”与“”,就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精准扶贫其实就是要解决扶贫中供需不平衡的问题。精准扶贫可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记“妙招”。

  长期以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精准扶贫要从扶贫投入侧入手,通过优化扶贫投入结构、增强有效供给来提高扶贫质量。通过对各地贫困户进行建档立案,针对各地不同的地域环境和各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实施相匹配的政策,带动贫困户主动脱贫,让扶贫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