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袭向年轻人

16.11.2015  13:37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得好、吃得多、吃得精等生活方式的流行,不知不觉中又造就了一个“糖朝”。“中国现有糖尿病患者1.14亿,每天新增糖尿病患者1.5万人,每小时增加600人,每分钟增加10人。”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向红丁教授在由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主办的以“享健康、乐生活、创未来”为主题的2015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活动中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中国已成糖尿病的人口大国,而北京更是“糖友”的重灾区,至少有150万糖尿病患者,更为可怕的是,糖尿病已悄悄盯上年轻人,而且此趋势愈演愈烈。

     糖尿病最易“盯上”四类人

    糖尿病又称“消渴症”,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血糖升高的疾病。健康人群正常空腹血糖应该小于6.1 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等于7.8 mmol/L,若正常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 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即可确诊为糖尿病。向红丁表示,糖尿病一般倾向于40岁以上人群,城市高于农村,东部高于西部,富的地方高于穷的地方,因此“糖尿病”又有“富贵病”之称。

    然而向红丁指出,近几年,糖尿病开始青睐于青年甚至儿童。“上世纪90年代以前,到内分泌科就诊糖尿病的患者基本上都是老人,而现在内分泌科确诊的糖尿病人有近1/3是低于40岁的年轻人,甚至有刚满6岁的儿童。”向红丁说:“年轻人患糖尿病,不仅和基因有关,更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吃得多、坐得多、动得少,加之平时不注意控制饮食,大吃大喝,容易导致营养过剩,促使胰岛每天都在过度工作。久而久之,胰岛负担过重,导致血糖不能正常控制,被糖尿病‘盯上’。

    此外,向红丁提醒,家里有糖尿病发病史的、过于肥胖的、有高血压和痛风的、和分娩出巨大儿的妇女这四类人也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

     前期糖尿病患者为重点防控人群

    “糖尿病的帽子一旦戴上就摆脱不掉,而控制不好往往会造成心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等多种并发症。”向红丁说:“幸运的是,糖尿病前期是一个可逆的阶段,如果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悬崖勒马’,大大降低糖尿病发病几率。

    与1.14亿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群相比,它的后备军团——被称为“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更加庞大。目前我国“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达50.1%。打个形象的比喻,中国有一半左右的成年人正走在通往糖尿病的路上。

    何为糖尿病前期?向红丁解释,正常空腹血糖在6.1 mmol/L至7.0 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 mmol/L至11.1mmol/L之间的患者,这说明糖尿病的帽子就在头顶悬着,每天都有可能落下来,使成为一个真正“糖友”。

    但是,很多人一看到自己的空腹血糖正常便沾沾自喜,自觉万事大吉,殊不知“糖尿病前期”有两种状态。一种是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升高,处于7.8mmol/L到11.1mmol/L之间,这叫糖耐量减弱;另一种是空腹血糖不正常了,在6.1mmol/L到7.0mmol/L之间,这叫空腹血糖受损。因此如果属于高危人群,应该及时到医院去做糖耐量检查,看看餐后血糖是否超标。

     生活干预为糖尿病防控的重要手段

    有些患者每天坚持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仍然不佳,向红丁认为,这是由于患者可能出现胰岛素耐药现象,除了胰岛素治疗,生活干预对防治糖尿病更为重要。因此,向红丁提出了防治糖尿病的“五驾马车”,即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血糖监测。

    营养治疗是指控制总热量、少量多餐、高纤维饮食、清淡饮食、戒烟限酒;少吃甜食,如甘蔗、香蕉、荔枝。运动疗法即持之以恒、量力而行地进行运动,运动后的心率以170减去自己的年龄为佳。糖尿病人的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和阻抗运动。有氧运动就是强度不大,时间较长,有节奏的全身性运动,如慢跑、快走、打球、游泳、跳舞、骑车等。药物疗法包括坚持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降压药、调脂药等。而病情监测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体重、血压、血脂、肝功、肾功、心电图、眼底等,以了解糖尿病控制水准和糖尿病并发症状况。此外,还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五驾马车’驾驭的好,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健康地生活,有质量的生活。”向红丁说。

     防治糖尿病,各国有重点

     加拿大 组团挑战自己

    加拿大对糖尿病治疗有特殊的贡献,因为胰岛素就诞生在这里,它的发明者弗雷德里克·班廷还因此为祖国拿到了诺贝尔奖。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把“世界糖尿病日”定在了他生日这天。加拿大总人口约3400万,其中有900万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早在2000年,加拿大糖尿病学会就开始组织了“糖尿病团队(Team Diabetes)”活动,号召广大的糖尿病患者“组团挑战自己”。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跑步、远足、骑自行车、有氧操等,将糖尿病患者组织起来,宣传健康理念、普及健康知识,并为糖尿病医疗、保健活动募集志愿者、扩大影响和筹措资金。

     德国 征税敦促减肥

    肥胖者占13.7%,超重者占36.4%,这两项加起来,德国成年人有一半超重和肥胖,他们得糖尿病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6倍。这是今年3月—9月德国人体重情况的最新调查结果。其实,早在2007年,德国就已经成为欧盟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政府每年在肥胖病的治疗上要花费约160亿欧元,这对经济低迷的德国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德国萨克森州保守派议员范德维兹曾提出,应该向体重超标的人征收“肥胖税”。因为,肥胖主要因生活方式不健康引起,它给医保系统带来了负担,由纳税人平均分摊是不公平的。尽管范德维兹的提议遭到了政治对手的激烈反对,但不莱梅雅各布大学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德国民众同意向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征税。

     美国 主要抓青少年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举办“国家糖尿病月”活动,近几年活动的重点都放在了青少年身上。

    之所以将青少年作为糖尿病防治的重点,是因为该国青少年肥胖率日渐增高。资料显示,1985—2000年,美国7—18岁青少年中超重率增加了28倍之多。而肥胖正是导致早期糖尿病的重要诱因。美国糖尿病教育者协会(AADE)曾经表示,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其中包括饮食、运动、监测、药物、解决问题、健康应对和风险减少7个方面。青少年缺乏自控能力,在这些方面就更需要有效的引导。AADE的“国家糖尿病教育计划”中,50%的资源分配给糖尿病预防,40%是糖尿病控制,而治疗保健方面则只占10%的资源,由此可见,预防与控制、尤其青少年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对于美国而言是何等重要。

     日本 回归传统饮食

    在人们的印象中,日本是个长寿之国。然而在百岁老人频出的同时,前些年,日本的糖尿病发病率也曾一度增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欧美“洋快餐”对日本人生活的渗透。

    在现在的日本,很多人早餐会选择面包、牛奶、黄油、炸甜甜圈等。适量食用对成长发育中的少年儿童是好事,但是成年人吃了却容易造成脂肪堆积,从而诱发糖尿病等生活方式病,这使得日本政府为公共医疗每年要支付巨额资金。为了阻止这一趋势的恶化,日本政府除了规定男性职员腰围以外,还积极倡导人们回归日本传统饮食,并且提出“低盐、低油”主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开始自觉调整饮食结构,饮食以清淡的日式料理为主,多吃鱼肉和蔬菜,人均每天食盐摄入量已经控制在6克以内。这使得中青年人群中患糖尿病的人数直线下降,高血压患者也越来越少。另外,日本人还会刻意多吃些南瓜、菠菜、冬瓜等能预防糖尿病的蔬菜。(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