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六要素工作法”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上台阶

05.05.2016  03:09

    新华网贵阳5月4日电(通讯员 韦定成)为做好新形式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荔波县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工作部署,以脱贫为目标,切实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力度;以六个要素为抓手,狠抓精准搬迁,提高工作针对性,增强了工作综合效能,有力推进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一是抓组织领导(人力要素)。调整充实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指挥长,挂“作战图”和“任务图”。党政一把手分别深入乡镇调研和召开搬迁对象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部署会进行部署,真正做到一把手带着抓工作,亲自解决面临的情况和问题。年初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并率先将易地扶贫搬迁纳入2016年乡镇目标考核内容,根据考核结果评分,激发了各乡镇、各工作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机制保障。仅2016年1至4月,通过指挥部统一调度,共解决实际问题18个,落实资金共25笔9638.7万元。

    二是抓政策宣传(政策要素)。为准确把握和执行上级精神,荔波县认真开展县部门、乡镇、村组三级政策集中宣传学习活动,通过召开会议,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有关易地扶贫搬迁精神传达到位。今年以来,共开展集中学习宣传19次,参加培训人数达3700余人次,提高了广大干部理论和工作水平。

    三是抓精准核查(数据要素)。根据省州开展“回头看”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荔波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方案》,明确“回头看”目标要求、时间要求、工作方法、责任落实等四个方面,使核查工作有章可循;建立“回头看”工作包保责任制,县发改、扶贫、移民分别包保2到3个乡镇,形成部门、乡镇齐抓共管良好工作格局。组建核查工作组,由包村领导、包组干部、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组成的核查工作组进村入户认真开展核查工作,将核查工作目标责任细化到村、到组、到户、到人,确保核查精准。此次核查搬迁对象达4000余户19000余人,目前,参加核查人员达1200余人次,全县8个乡镇已完成搬迁对象核查7000多人,完成率达40%。通过扎实开展精准核查,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抓规划引领(规划要素)。根据安置点区位、资源等优势,明确功能定位,按照旅游结合型、产业园区结合型和城镇商贸结合型进行规划,打造旅游景区、工业园区、城镇社区、新农村安置区“四大园区”,做到项目向四区集中,产业向四区链接,设施向四区配套,力量向四区聚合,形成以四大园区推动移民搬迁新步调。带动移民积极参与旅游产业、园区就业、城镇创业中来。按照功能定位,积极打造瑶山、翁昂、佳荣等9个精品示范工程,为广大移民提供便捷、优美、舒心和富有创造活力的生活环境。目前,规划建设安置点类型4种,安置点40个,总投资30多亿元。规划培训涉及厨师培训、手工艺品制作、种养殖技术、驾驶、电焊等技能培训项目10余个,计划培训人员达3万4千余人次。

    五是抓项目建设(工程要素)。按照省州进度要求,为加快项目建设,积极督促各项目施工方加派施工机械和人员,确保各项目在各时间点满足进度要求。建立党建联络员制度,向各项目派驻党建联络员,共派驻联络员14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积极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做好督促和政策指导工作。运用“六动模式”,积极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做好安置点美化、硬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7个乡镇11个在建项目在快速推进中,其中2016年首批易地扶贫搬迁已完成主体建设40户,正在进行房屋主体建设238户,正在进行基础建设396户,共计完成投资7827万元。

    六是抓帮扶措施(支持要素)。以脱贫致富为目标,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城镇化建设和农业产业化,聚焦贫困户生产发展、技能培训、帮扶就业等,落实到村到户帮扶措施,确保移民群众如期脱贫出列。根据旅游资源优势,引导贫困群众积极发展农家旅游接待,旅游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建立部门联系村居制度,各联系帮扶部门各尽所能、发挥优势,精准落实帮扶措施,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搬迁安置前期就规划好创业就业扶持、产业发展扶持、技能培训服务等工作,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3年来,开展帮扶部门达90余个,实施帮扶项目400余个,开展培训40余次,培训人员3000余人,派驻驻村干部等人员参与项目建设37名,引导就业人员2000多名,落实帮扶资金达4000多万元。

[责任编辑: 罗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