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园区引领山地高效农业迸发活力——

24.06.2015  11:40
    文/图 本报记者 赵勇军

新闻 背景

  低热河谷早熟蔬菜扶贫产业示范园区,投入财政扶贫项目资金5172万余元;观光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共投入财政扶贫项目资金2131万余元;生态茶业示范园区,共投入财政扶贫项目资金2360万余元;紫葡萄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共投入整县推进扶贫项目资金509万元。

  紫云在变!曾经荒芜的田地,变成了郁葱的蔬菜园;昔日的荒山荒坡,已是瓜果飘香、硕果满枝……

  变化源自园区建设。2013年,紫云以“抓优、扶优、突弱”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一园、两带、四区”产业规划布局,即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为支点,主干公路沿线产业带和旅游观光产业带为杠杆,成功打造了4个省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实现在特色产业发展中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短短两年多时间,紫云就已形成田田蔬菜园、坡坡花果山、户户农家乐的产业格局。2014年,全县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1万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5868元、增长13.1%。



整合投入 高科技引领园区建设

  6月8日,火花乡。记者来到低热河谷早熟蔬菜扶贫产业示范园区,辣椒、茄子、西红柿等各种蔬菜长势正旺。

  “过去喷灌一个大棚,至少需要5个人一天的劳力,现在只需轻松一点开关,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在园区展示中心,墙上的一台电子显示屏十分抢眼。

  工作人员介绍,该设备装有360个全景高清摄像头,在这里就可看到园区6个大棚的所有生产情况。

  每个大棚共分5个区,设有5个电子阀控制开关,可实现分片区控制灌溉,并且还可和手机、电脑联网。

  据介绍,这套水利自动化信息系统今年4月开始投入使用,属于2014年山区水利现代化建设项目,目前仅在全省4个县试点实施;总共投入资金403万元,除了这套系统外,还建有排洪渠3条,安装管道18米,拦水堰2座,水池1座等。

  进驻园区的黔华农业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袁恒说:“这套现代化系统启用后,6个大棚一天就节约1800元的人工劳力,一年就可节约30多万元的开支。

  低热河谷早熟蔬菜扶贫产业示范园区,核心区已覆盖火花、四大寨、达帮3个乡镇,规划面积3.5万亩,总投资8.23亿元。

  紫云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口,整合资金共同投入,按照“渠道不乱、投向不变、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政府统一进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对入驻园区发展设施农业的企业,按政府投入4、企业投入6的比例,实行设施建设实行“先建后补”,形成了扶持高科技、高效能企业的政策导向。

  “整合投入、先建后补”的模式,吸引了各方企业纷纷入驻。园区已入驻绿宏、黔华、神龙生态等11家公司,签约金额7亿元,完成投资3亿元,实现产值2亿元。

  高科技的注入,激活了园区发展潜力。目前,园区已建连栋大棚6.2万平方米,钢架玻璃智能温控育苗大棚5000平方米,喷滴灌设施3000亩和500平方米的园区展示中心等,实施蔬菜、精品水果种植面积2万亩。



示范带动 品牌引领小康路

  6月10日,记者走进达帮乡紫葡萄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犹如走进了“葡萄王国”:山头、坡地、门前、屋后,到处是绿茵茵的葡萄。

  “一株葡萄收入就有五六千元!”在兴合村,说到自己种的20余亩葡萄,53岁的村民万安全很是开心,“1亩葡萄园大约需30株苗木,可得政府补助1800元。” 

  地处偏远的达帮乡,是紫云最为贫困的乡镇之一,但森林覆盖率却高达67%,年平均气温18℃,素有紫云的天然温室之称,是发展水果、蔬菜等种植业的理想之地。

  老万说,过去地里种的都是包谷和水稻,但除了养活4个娃娃外,家里几乎没有余钱;背点农产品到紫云县城去卖,就得凌晨两三点起床,走上5个小时的山路。

  葡萄,点燃了老万脱贫致富的希望。达帮的紫葡萄种植,源于达帮小学教师龙忠虎的示范带动。

  2008年,龙忠虎从湖南带回来了几个葡萄品种,将其与本地的野生葡萄进行嫁接。试种后,发现一种高山二号的紫葡萄非常适合在达帮种植。不仅产量高,亩产收入超过万元,还易于储存、运输。

  2010年,龙忠虎的葡萄基地就发展到100多亩。让老万最为心动的是,葡萄成熟之时,外地老板上门收购,都是现金交易,于是,他就跟种了两三亩。

  2013年,在紫云全县上下兴起园区建设的强劲势头下,达帮乡立足生态优势,在市县上级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经过认真调研,确定了把葡萄作为扶贫产业的重要项目来抓。

  “得益于龙老师的示范带动,按照1800元/亩的扶贫资金补助标准,紫葡萄种植在全乡迅速推广。”达帮乡党委书记彭传刚说,2014年年初,全乡就发展了8000亩葡萄,并建成省级示范园区——紫葡萄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园区。

  县扶贫办副主任刘川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紫葡萄亩产可达6000至8000斤,按照近三年产地批发价都是2块多,亩产都是超过万元;加之达帮生态好,病虫害少,种植的葡萄口感好,品质高,产品远销南宁、广州、昆明、贵阳等城市,供不应求。

  星星之火,燎原达帮。短短一年多,全乡实现流转土地6000余亩,引进公司、合作社及种植大户32个,发展葡萄1.2万亩,带动当地628户农户种植紫葡萄。

  达帮乡还注重拓展产品销售渠道,组织村支两委负责人、公司、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和部分农户到湖南、广西等地了解鲜果市场和葡萄酒厂需求情况,与多家葡萄酒公司达成意向收购协议。

  目前,该乡已引进紫葡萄种植公司1家,紫葡萄种植小微企业7家。

  品牌是市场竞争的生命力。目前,达帮乡已成功引导种植大户(龙敏紫色葡萄种植园艺场)注册了“乡野唯”牌商标,继续维护好“客甜”牌商标;注重科技示范推广,提高产品质量,逐步达到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

  通过品牌建设,逐步形成以紫葡萄特色产业为主的集种植研发、销售贸易、产品加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经济产业链。

  据介绍,园区的建设实施,可解决当地1500个农民就业,实现700个家庭脱贫致富。到2018年,可实现1.2亿元的产值,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反租倒包 利益联结带富农民

  在紫云低热河谷早熟蔬菜扶贫产业示范园区菜心基地,37岁的火花乡大田村村民陆天才正忙着收菜。

  他和爱人在园区基地共租地12亩,“自己不出一分钱,公司还负责技术和销售。

  在租地之前,陆天才一直在广东打工多年。今年4月,听村里人说,紫云园区的土地可以反租倒包,自己仅仅出劳力,一个月的种菜收入能上万元。

  于是,他便毅然回到家乡。“才回来种两个月,今天是菜心上市的第4天,已卖了近4000斤呢!

  “这种反租倒包的模式,很受农户欢迎。现在自己也不用出远门,就可在家门口打工,工资还不比在外低。”负责该基地的技术员杨光对记者说道。

  农户们所说的“反租倒包”的模式,就是紫云在园区建设中,探索的一种“反租倒包、企业兜底、互利共赢”的新模式。

  按照这一模式,由企业将流转出的土地按每户种植10至13亩的标准无偿提供给当地农户,经培训掌握技能的农户反租倒包土地进行种植,前期投入全部由公司承担,销售由公司定价兜底收购。

  这样一来,农户收益等于种植收益,且多劳多得,目前,已带动当地50余户农户进行种植。

  黔华农业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母丽华介绍,农户在蔬菜种植过程中,不投入任何资金,只投入劳力负责生产管理,产品收获后,公司按每斤0.6元定价收购,亩产量近2000斤,农户每季可收入1万元。

  “一年可以种植菜心7季,每户农户每年可收入7万元。这种利益联结模式的好处是,由公司兜底,农户不承担任何种植风险,真正体现了农户的劳动附加值,促进农户稳定脱贫。”紫云自治县扶贫办副主任刘川荣这样说道。

  目前,黔华公司已共扶持带动当地800多户农户,6000多亩的蔬菜专业生产基地,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多人,使蔬菜产业真正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