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大岩村同步小康建设见闻

13.02.2015  16:10

这两年的发展 相当于过去十五年

——紫云大岩村同步小康建设见闻

    “以前到大岩村,车步结合,单边需要7个小时,路铺通后,现在缩短了2个多小时。”市发改委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长普昆告诉记者。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2月8日上午7点,记者跟随市发改委工作组从市区出发,抵达大岩村时接近正午12点。村口已经见不到坑洼不平的土路,全部是宽敞平坦的水泥路。

    见工作组的同志到来,村民纷纷过来打招呼、拉家常。遇到正在帮忙杀猪的杨胜兴,普昆问他养猪的情况。杨胜兴自豪的说:“已经卖了100余头,有车进来拖。

    老村委主任杨通才高兴地告诉记者:“得党委政府关心、得市发改委帮扶,大岩村这两年的发展相当于过去15年。

    大岩村到处充满浓浓的年味。杀猪宰羊、炕腊肉、熏香肠。

    村民杨光林邀拢了五、六个壮劳力来帮他家杀猪。“今年过年村里要杀430多头猪,数量比去年翻一番。”杨光林说。

    大岩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零星的耕地限制着村民们的种植劳作。为了生计,639户村民,不得不靠“刨坡吃饭”。先是开垦低处的山坡,后来慢慢升至山腰,土地越“”越薄。

    “太阳稍微大一点,土地水分蒸发快,耕地就像沙地;下雨稍微多一点,土地又收不住水分,土壤都被冲走。你说,光照适中、雨量适中的日子一年又有多少?”杨通才说,眼看着坡上一片片林子倒下,换成了苞谷,虽然也有了一些收成,但村民们仍然过着苦日子。

    大家都说,大岩人一年愁“两季”,愁光照季,愁雨水季。

    越穷越“刨坡”,越“刨坡”越穷,村里留不住人,年轻一点的就想出去打工,但是要外出,村里人也愁。

    大岩村外出只有一条土路,下雨天,泥泞不堪;天晴时,灰沙满面。要想出去,先得步行经过这条近5公里的路,到达五关才能找到车坐。“胆子大的敢骑摩托车,但是路上泥坑深的地方超过十厘米,摔跤是常事。”杨通才说。

    大家又说,大岩人出门愁“两天”,愁晴天,愁雨天。

    去年,全市上下提速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心安排下,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冯朝生挂任大岩村“第一书记”、同时派出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大岩村告别往昔,迎来新发展。市发改委先后帮助大岩村争取到中央投资“农村公路支持大营至岩脚项目”,预算投资400万元;省发改委“大岩村修建通组打铁沟至姜家湾道路项目”,资金投资40万元;“坪头至大坳通组道路项目”,资金20万元,切实解决了大岩村村民出行难问题。

    为丰富大岩村产业发展,市发改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2014年,争取、协调资金65万元,引导19户村民们发展标准化生猪养殖;争取、协调资金20万元,帮扶48户村民发展脱瘟养鸡;还准备了20吨土豆,安排150户村民进行脱毒马铃薯种植。

    除此之外,投资6.8万元新建60平方米村卫生室,争取资金84.72万元,为大坪小学建新教室、新宿舍······项目落地有声,投资真金白银。2014年,市发改委共为大岩村解决突出问题11个,争取到项目资金804.52万元。

    老村委主任杨通才最高兴的事莫过于退耕还林。他告诉记者,当初的“刨坡”地现在已经退出3100亩,其中900亩用于发展传统种植种核桃,剩余的将全部种上杉树。“林子长成后,我们可以渐伐,到那时候大岩村的山就是村民们的‘绿色银行’。

    “2015年,将是大岩村的发展之年,市发改委积极争取,青岛尚方集团将对大岩村的学校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拟定帮扶规划。”冯朝生说,市发改委将进一步加强驻村帮扶力度,派出3名驻村干部进驻大岩村,强化上下联动和信息沟通,引导村民们滚动发展,帮助大岩村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

    当天,市发改委工作组的同志们还到村中看望了梁自学、张德芬等20户老党员、困难户、残疾户,为他们送去了油、米、慰问金。

    杨光林告诉记者,按照村支两委的安排,今年专门杀一头猪,把猪肉分给村子里较困难的村民,让他们过好年,分享大岩村发展的喜悦。(覃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