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日荷花别样红 市公安局女法医石蓉先进事迹

02.06.2014  19:06
她是从贵州深山里走出来的苗家妹子,一名普通的法医民警;

她在原本属于铮铮男儿的警营天地里,风霜雨雪,暑去寒来二十载,她把岁月的痕迹定格在一桩又一桩的罪案现场,一日复一日的实验室鉴定工作中,无怨无悔,为自己的青春描上一抹别样的色彩。

她以事实为依据,用证据说话,对历史负责,平凡岗位屡建奇功。

石蓉,女,43岁,苗族,中共党员,2014年3月“中国好人榜”上榜好人。1992年7月从华西医科大学毕业后,她分配至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科从事法医工作至今,现任技术科科长,副主任法医师。

22年来,她到达各种现场3000余次,出具法医鉴定书2000余份,近万份检材,进行法医活检近2000例,尸体检验近500例,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也为法庭审判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尤其在法医物证检验方面,利用DNA检验结果直接破获许多大要案。高标准的自我要求,严格的自我约束、严谨泼辣的工作态度,也给石蓉带来了骄人的成绩:1996年至今,她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先后被评为贵阳市公安系统优秀民警、入选全国公安刑事科学技术青年人才、贵阳市中青年科技骨干、贵阳市十大女杰、贵阳市巾帼建功标兵及第三届贵州省杰出青年卫士、全国优秀青年卫士、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法医之责重于泰山,否则死者之冤未雪,生者之冤又添,解剖刀虽然是薄薄的,但份量却是沉甸甸的”这是石蓉作为一名法医的信念,她要让证据说话,为历史负责。

隆冬的贵阳,连日冻雨,越到深夜,寒气逼人。2012年1月13日,贵阳市乌当区水田乡一村民家四口被杀死在家中,半个月前从山西来到家中的“女婿”辛某某失踪,辛某某有重大嫌疑,但是没有任何证据。临近春节,该案的发生却让水田村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

1月13日凌晨零时石蓉接到命令,立即赶赴现场,作为现场勘查的指挥员兼勘查员,石蓉始终坚持在第一线,认真细致地对现场进行勘查,直到早上太阳升起,才完成了初步勘查,为侦查员提供了确定作案人的第一手资料,石蓉才感觉自己从里到外几乎冰透了,整个人已变成了一个大冰棍。勘查中,石蓉通过对四个死者尸体上创口的仔细研究和分析,认定凶器应是一种类似当地所用的杀猪刀,通过对被害人的儿子反复询问,被害人家中确定没有类似的刀类,那就意味着凶器应是嫌疑人自己带来的,而不是就地取材。同时被害人的儿子还提供了一个情况:出事的前一天,他看见辛某某去了镇上一趟,问他干什么去了,回答是去买手机卡去了。石蓉当时敏锐地意识到这里面有问题,辛某某那天有可能假借买手机卡的机会去买了凶器,应当立即到镇上去调查卖刀的铺面。石蓉立即把这个想法报告了指挥部。结果调查组反馈回一个令人兴奋的又是意料之中的信息:那天果然有一个外地人在镇上的刀铺买了一把刀,通过刀铺老板对辛某某的照片辨认,确定买刀人就是辛某某,再通过对刀铺老板提供的辛某某购买的刀具样本分析,完全和石蓉的分析一致。指挥部立即下令全力搜捕辛某某。同时石蓉带领技术人员依然认真细致地勘查现场,在现场不同的地方提取了大量的血迹,经DNA检验,除四名死者的血迹外,还有另一名不知名男子的血迹,根据这个结果石蓉分析嫌疑人在现场杀人的时候自己也受了伤,结合辛某某随身携带的物品包括身份证没有带走,提出辛某某很可能已经自杀,而不是逃跑。经过对现场周围大范围的搜索,第三天在现场附近的一个水塘里发现了辛某某的尸体,经检验为溺水死亡,其右手果然有刀伤。经DNA检验,现场上不知名男子的血迹就是辛某某的。大案成功告破,在嫌疑人自杀的情况下,该案运用刑事技术的有力证据,充分地还原了整个现场,为案件侦破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学无止境”,为了更有效的为侦查破案服务, 她不仅在技术破案领域不断攻坚,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侦查业务,让多年命案积案得以破获。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石蓉认识到DNA技术已凭借其高度准确的识别率已成为一种新兴的科学证据,贵阳公安法医工作要再上台阶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才能为打击犯罪提供更科学的服务。二十年来,石蓉时刻抓紧时间对新业务的学习,在有限的外出学习机会中,通过不懈的努力,掌握了单克隆抗体、PCR检测技术在法医物证检验中的应用技术,不断地用新技术去解决法医技术难题,为侦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近年来,石蓉共受理DNA检验案件400余起,其中运用DNA检验直接破案91起,辅助破案127起,使DNA检验这一项新技术成为侦查破案的又一把利剑。

2007年6月15日,贵阳市公安局云岩分局发现一具高度腐烂的女尸。通过开展大量工作后,由于无法辨认尸体容貌,以及周边住户也未与该受害者有任何来往,专案组无法查清该尸体真实身份,案情陷入僵局,成为一桩“无头案”。只获取一条信息,死者租赁该房屋期间还独自携带有一小孩,案发后该小孩不知所踪。

2009年,石蓉任技术科科长后,她要求从事DNA检验的人员一定把所有的命案现场的DNA数据信息要不断地与各类综合信息库进行比对,做到“应比尽比”,绝不放过一丝核查死者身份信息的机会,要让DNA成为精确研判,指认罪犯的第一物证。

2010年,贵州省、市、区三级公安机关破获了公安部督办的“6.28”系列拐卖儿童案件,抓获了以胡长燕、韦志斌夫妇为首的犯罪嫌疑人8名,解救被拐儿童7人,其中被解救儿童刘泽春无法查找到父母。

石蓉在与侦查员的交流中获悉,在审讯犯罪嫌疑人胡长燕等人时,胡长燕等交待在2006年、2008年、2009年、2010年都在拐卖儿童,唯独2007年未作案。且被解救的8名儿童中的7名儿童均为2006年至2010年所拐卖,而犯罪嫌疑人始终对未找到父母的刘泽春被拐卖的情况含糊其辞。

为彻查这8名犯罪嫌疑人是否有隐案,尽快查找到儿童刘泽春的真实身份,石蓉将该8名犯罪嫌疑人的DNA信息纳入全国DNA数据库中比对。2011年1月4日,全国DNA数据库比中信息中显示,“6.28系列拐卖儿童”案件中的嫌疑人韦志斌和胡长燕分别与“2007年6月15日协合巷高腐女尸案”现场5个烟头的DNA信息比中,表明韦志斌与胡长燕与该现场有关联。石蓉组织技术民警进行专业研究后,提出一个大胆地设想:2007年正是该团伙未交待作案的一年,会不会房东所描述的受害人所携带的小孩就是被韦志斌等人所拐带?韦志斌、胡长燕等人会不会拐骗不成,进而将受害人杀害后,抢走小孩?被拐骗的小孩会不会就是还未查明身份的刘泽春?

为进一步核实刘泽春是否就是“6.15”案件遗失的小孩,石蓉和DNA技术员反复琢磨,穷尽所能,将高腐女尸的DNA数据录入“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儿童/失踪儿童DNA数据库”内进行特殊模式(单亲比对)下的快速比对,比对结果:该高腐女尸可能与三名被拐儿童有亲缘关系,根据对该三名被拐儿童个性特征的筛查后确定“6.28”案件中从山东菏泽解救的被拐儿童刘泽春与该高腐女尸之间存在亲缘关系的可能性较大。DNA检验人员再次在“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儿童/失踪儿童DNA数据库”中采用单亲比对模式,通过综合研判,最终在几十条比对通报中筛选出贵州的邓克礼有可能是刘泽春的父亲,DNA检验人员遂将刘泽春、邓克礼、高腐女尸的DNA数据在“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儿童/失踪儿童DNA数据库”内进行双亲比对,最终确定了2007年6月15日贵阳市云岩区协合巷的高腐女尸和邓克礼是刘泽春的生物学父母。刘泽春的真实姓名应该叫邓瑞。

该信息反馈到侦查部门后,犯罪嫌疑人胡长燕、韦志斌交代了“2007.6.15”案件系为抢劫邓瑞杀死其母周韵英的犯罪事实。正是石蓉同志的这种锲而不舍的专研精神,技术科又研究出一项DNA非关联比对技战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她是技术尖兵,更是全市技术队伍的榜样和领头羊。

2009年,石蓉任刑侦支队技术科科长。石蓉能深切感受领导殷殷期待的目光,没有贴心的领导,就没有强干的兵;没有强干的兵,就没有过硬的成绩。在生活中,石蓉是这个团队的大姐姐;在工作中,石蓉是个铁娘子,上任技术科科长后,石蓉和其他科领导密切配合,狠抓队伍建设工作,建章建制,用铁的纪律塑造一支优秀队伍。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技术科队伍攻坚克难,屡战屡胜,成为领导心目中最信任的一支队伍,先后多次获“优秀基层单位”、“优秀基层党组织”、集体三等功、“十佳效能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2011年,技术科成为贵州省第一个通过实验室计量认证的司法鉴定机构。

选择了法医,就选择了付出,她让罪犯伏法,为死者昭雪,却不能不愧对自己的家人……

提及爱人和儿子,石蓉有一些动容。结婚快二十年了,当面临着现场和陪家人作选择时,她习惯了舍小家为大家,也似乎习惯了聚少离多的家庭氛围,习惯了把有限的生命付出在无限的打击犯罪分子的事业中去。至今,儿子最怕的是妈妈的电话,手机铃声一响,他就知道不论在哪,在干什么,妈妈又要出现场了。

父亲是石蓉最不敢也最不愿意去回忆的。父亲身体一直不好,但她由于工作忙,也两年多没有回过石阡老家了,2009年12月8日,在父亲弥留之际她也未能赶到他的身边看上最后一眼,当她进家时,远远看见的是家门口已经设置好了的灵堂,提及此事,石蓉仍是一阵阵揪心的痛。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业已兴,路正长,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青春的石蓉,依旧孜孜不倦的追求着真相,时刻都在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