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党建解放思想,绿色发展促进致富

20.07.2016  21:15
图片4.jpg - 环保局厅
图片3.jpg - 环保局厅
图片2.jpg - 环保局厅
图片1.jpg - 环保局厅
p90-91.JPG - 环保局厅
来源: 58.16.67.124
 

  赤水,是一个红色精神传承的地方,1927 年,贵州省第一个地方党组织——赤合特支成立于此;1935,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名扬中外。近年来,桫管局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替代生计工作的实践中,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学好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力量,以红色传承精神,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在党建与扶贫双推共进的路上闯出一片新天地,取得一些成果。

  我们的工作要学蜜蜂,你的生活要像蜂蜜

  “刘站长,你真是给我送来了及时雨,我正想赶制一批蜂箱,你就为我送来了,保护区把我的事都放在了心窝里”。元厚镇高新村村民周志远说。周志远家住元厚镇高新村高山上,未婚,与70岁的母亲相依相伴,身带残疾,腿脚不便,目不识丁,家徒四壁。曾在元厚镇上跑过三轮车改变生计,然而现实的残酷没有带给他机会。他只能回到家中,摸索从事传统的养蜂业改变贫穷的家境,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技术的支持,养了30多桶蜜蜂,每年的收入还不到1万元。

  桫管局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派技术人员到周志远家中察看了养蜂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工作方案,将25只新式蜂箱送到了他家中,并派技术人员“手把手”传授,经过实实在在的技术帮扶。目前,周志远已经掌握了新式养蜂的要领,蜂场发展到100桶,年产量已达1000斤,总收入接近10万元。“我们的工作要学蜜蜂,你的生活要像蜂蜜,这是我们的工作的目的”,桫管局一名帮扶的技术人员如是说。

  随着科学养蜂技术在保护区的普及,保护区现有50群以上规模养殖户5户,带动了30多户农户从事养蜂,户均收入3万元。发展养蜂需要茂密的蜜粉植物资源,有需求就会追求保护,正是这种保护促进了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生存与发展。

  在杨梅的酸甜味道中品尝幸福

  桫管局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管理工作中,管理局一直探索农户的生计替代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如何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是保护区人永恒不变的话题。

  在元厚镇五柱峰村柏杨坪穆友元的科技杨梅基地,桫管局的技术人员说:“今年杨梅花开得很好,要注意及时浇肥和修枝疏果,会是一个丰收年……”说到杨梅,穆友元一家当即喜笑颜开,打开了话匣子,“去年,我这杨梅收获了1300斤,收入达到了1万余元”,他幸福地说。

  桫管局2003年帮助柏杨坪25户村民购买了5000株东魁、荸荠杨梅苗,种植规模200亩。同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7名群众到湖南洞庭湖有机柑桔基地参观学习,多次聘请贵阳、遵义专家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2012年杨梅已开始挂果,2013年,依靠良好的品质,农户已获得几千至一万不等的收入,杨梅名声正渐渐打响。当地部分村民依托“柏杨坪有机杨梅”这一牌子,发展乡村旅游,村民的收入逐渐增多,致富增收的“幸福道路”越走越宽阔。

  绿色发展走在路上

  桫管局自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以来,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发展产业促进精准扶贫,用实实在在成效取信于民,为保护区群众推开致富之门,促进保护区与当地群众的鱼水情,切切实实优化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生态理念,推动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

大力发展林业科技提高林业治理能力
 为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林业厅
张富杰副局长率队赴毕节市督导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工作
 为切实推进全省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工作,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