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圣地景象新

15.01.2015  19:40

图为1月13日,游客在遵义会议会址参观。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长征路上红军在此转危为安,四渡赤水出奇制胜也发生在这里,从而成就了一段值得千古传诵的红色经典。如今,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以红色元素为基调的遵义红色纪念体系不断升级。

    当车辆从高桥收费站驶出后,宽阔的8车道、种着茂盛植物的隔离带、漂亮的路灯、大气的立交桥……不少来遵的游客表示,红色圣地更靓了!

    伴随着成千上万的游客,记者踏上了遵义老城的石板路,去感受红色圣地的新景象。

    “会议所在地二层大厅陈设简朴,却有着不平凡的历史。”在遵义会议会址,讲解员详细介绍着长征路上一张张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背后不同寻常的故事。

    作为红色圣地、转折之城的遵义,不曾来过的人,以为只有遵义会议会址。

    其实不然。红军总政治部旧址,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处旧址,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遵义会议期间李德、秦邦宪(博古)住处旧址,红军警备司令部旧址等分散在遵义市区。如今,它们连着遵义会议陈列馆、红军烈士陵园、红军街,成为游客追忆革命历史、继承先辈遗志的遵义会议纪念体系线路,每天都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游客。

    已经改造完工的遵义纪念公园,也将成为遵义会议纪念体系中的主要景点。而这只是我市红色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开发工作的“冰山一角”。

    穿过会址后门,踏上青石板路,沿着写有遵义1935商业区、遵义记忆、老城墙的景区标牌……无论你从哪个角度望去,都是一幅自然和谐而又不失灵动的美丽画卷。深呼一口气,顿时沁人心脾!

    沿湘江河缓缓而行,青山如黛、绿树成荫、水清如许。入夜,岸边的“诗墙”在灯光的映射下,金光万道,很远处都能看到。

    让“”更“”,实现遵义红色旅游的升级和跨越,这是遵义打造红色文化的大手笔,那些山区里的“”又如何?

    从遵义县向西行58公里,群山环抱下的苟坝村,青瓦白色墙,雕花木梁柱,别具一格的黔北民居错落有致,掩映于绿色田园中,绕村“柏油”路交错纵横,穿插在村内老宅间,古老与崭新相依,历史与现实辉映,处处散发出红色旅游与富裕新农村的气息。

    绕村走上一圈,矗立在村中的“苟坝会议会址”格外显眼。村子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旧居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1935年3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苟坝村召开会议。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撤销原定攻打打鼓新场的计划,并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全权指挥军事。

    如今,历经80年发展,苟坝会议会址已成为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苟坝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区,也成为全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之一。木质结构的房屋鳞次栉比,红军资料陈列室、红军村、红军医院等历史遗址保存完好,并配套建设了便民村、服务区、商业街、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生态农业观光园,使苟坝呈现出一片全新的面貌。

    在苟坝,王治强有栋干净漂亮的二层小楼。他说,去年“五一”、“国庆”期间接待的游客格外多,十多张床位每天全满,开“农家乐”让他的钱包很快鼓了起来,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宽。王治强,只是我市在发展红色旅游中众多的受益者之一。

    “红色是遵义旅游的主色调,怎样充分利用这一特有的优势,把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遵义红色旅游(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广勤说,虽然每年到遵义会议会址旅游的客人在不断增加,但大部分游客都是逛一圈就走了。为了解决我市旅游业面临的留客难问题,2013年12月底,我市启动文化旅游景区精品工程,以遵义会议纪念体系为核心,对陈列馆、红军街及遵义公园、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进行升级改造。同时,设计多条旅游线路,让游客来到遵义,不仅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等带有红色文化的景点,还要去游览我们的国酒文化城、赤水丹霞,在遵义乡村领略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成果和仡佬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风情,让来遵的游客在为我市红色文化点赞的同时,也能留下来感受一座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魅力。

    红色圣地景象新,红色旅游正当时!(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