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岗区“三招”全面解决“空壳村”问题

15.07.2014  21:23

    新华网贵州频道7月15日电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红花岗区针对全区11个“空壳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问题,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改善民生保障、优化村庄布局等方法有效治理“空壳村”,切实提高“空壳村”集体经济建设。

    发展特色农业,促进“空壳村”大增收。一是深入产业基地建设,在金鼎山镇、海龙镇、巷口镇建设常年蔬菜基地2万亩,确保农产品有效供应。目前,全区完成蔬菜种植面积9.2万亩,完成产量23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二是大力发展水果生产,突出葡萄、猕猴桃、草莓、蓝莓等精品水果的种植。全区鲜果面积达到1.6万亩(其中新建干鲜果基地6个,新增种植干鲜果7330亩),实现产量0.73万吨,产值达6800万元。三是大力扶持特色产业,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扶持优质米、蛋鸡、肉牛、生猪、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发展獭兔、生态肉鸡、绿壳蛋鸡等特色养殖。目前,全区完成畜牧渔业总产值1.6亿元,完成肉类总产量0.62万吨,完成禽蛋总产量0.16万吨,完成水产品总产量0.07万吨。

    改善民生保障,解决“空壳村”老问题。一是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6+1”行动计划,通过把“空壳村”的闲置学校和废弃民宅改造成“幸福院”,来解决农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五保户的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问题。二是针对“空壳村”留守妇女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培训,并通过妇联创建“留守妇女之家”,以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建立留守妇女妇科病普查治疗服务机制,以提高其健康水平。三是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大力发展和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等适合农村学生需求的管理模式,对学业有困难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重点帮扶,努力构筑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监护网格。

    优化村庄布局,探索“空壳村”新模式。一是通过对人口、资源等较为分散的“空壳村”,采取“强并弱、好并差”的办法就近并入附近的小康村。二是通过“小康村”带动“空壳村”,合理利用“小康村”资源,结合“空壳村”特点,向“空壳村”村民传播致富经验,彻底消灭“空壳村”。三是通过对同一区域内相对集中连片的“空壳村”,采取合村建社区的模式进行重建,组合成一个新型农村社区,逐步弱化、消除“空壳村”。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8个“空壳村”得到有效治理,还有3个“空壳村”正着抓紧治理中。(何定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