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局表彰2014年度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国产纪录片去年产量近6000小时

28.07.2015  18:02

6月17日上午,湖南广播电视台演播厅,一场主题为“繁荣中国梦主题创作,推动纪录片健康发展”的论坛拉开了第三届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表彰活动的序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论坛上表示,大力推动中国梦主题创作的这几年,恰好也是国产纪录片发展势头最好、公众关注度最高的一段时期。在选题谋划、精品创作、政策引导、扶持机制等各个方面,中国梦主题创作给纪录片健康发展带来有益启示。

2014年对于国产纪录片而言是可圈可点的一年。“上星综合频道每天至少播出30分钟国产纪录片”的规定将纪录片市场全盘激活;北京纪实频道、上海纪实频道先后上星,使得纪录片播出平台日趋拓宽;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纪录片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提高至1000万元。在一系列政策利好之下,2014年国产纪录片产量近6000小时,实现连续3年年均30%的增速,并推出了《舌尖上的中国II》、《中国人的活法》、《“菜刀”老师的公益青春》、《马背上》、《盲人IT工程师》、《骑着牦牛去巡逻》、《李智的梦》等众多在观众中产生深远影响的纪录片。此次总局对2014年度创作的优秀纪录片作品及为行业作出积极贡献的纪录片人进行了表彰,其中包括优秀长片5部、优秀短片7部、优秀系列片11部、优秀微片1部,优秀导演7名、优秀撰稿7名、优秀摄像12名,优秀栏目5个,优秀播出机构6个、优秀制作机构7个、优秀组织机构3个。今年,总局将纪录片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提高至2000万元,此次用600多万元奖励获奖人员、团队和机构,其余的用于重点作品扶持。

在获奖作品中,现实题材作品大放异彩,占到获奖作品总数的60%以上,且大部分作品来自总局组织推荐播映的中国梦主题纪录片。结合开展中国梦主题创作实践,田进从责任担当、精品创作和扶持引导3个方面进行阐述。他表示,要以“书写时代、服务人民”的责任担当提升中国纪录片的境界和品格。在中国纪录片和纪录片人身上要体现价值底色、时代风骨、百姓情感、文化根脉和宽广视野。要以“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高度自觉打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中国梦主题纪录片优秀作品无一例外地做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坚持与时俱进的创作理念。要以“统筹谋划、顶层设计”的战略思维营造纪录片繁荣发展的良好环境。

田进表示,总局近期将再推出一系列举措鼓励和扶持纪录片发展,包括实施“纪录中国”工程;实施“百人百部中国梦短纪录片”的“双百”计划;提高扶持资金使用率,如扶持资金可考虑分前、中、后三期投入,每个阶段验收后再给予进一步的投入;组织优秀作品展播可采取政府购买一次性播映权的方式,有效保护创作者的收益和积极性;积极争取有利于纪录片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建立纪录片发展基金;鼓励中外合拍“中国题材、国际表达”的优秀纪录片,对于优秀合拍片,将在总局组织的题材规划、推优、评优等工作中,视同国产纪录片给予扶持奖励等。

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金越、甘肃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管钰年、湖南广播电视台常务副总编辑盛伯骥、《中国人的活法》总导演刘鸿彦、《追梦在路上》制片人、总导演马志丹等在论坛上先后发言。当天下午举行的颁奖典礼以“拥抱我的梦”为主线,《百年潮·中国梦》、《1937南京记忆》、《美丽克什克腾》的主创人员、《麦收故事》、《水脉》等片的主人公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纪录片故事。晚会在纪录片人对“你的‘纪录片梦想+’是什么?”的回答中温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