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彭信达:扎根山区助农致富的农行信贷员

09.09.2015  17:29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9日电 20年前,地处大山深处的纳雍,农村条件极其艰苦,路不通,农民朋友居住的是瓦房,甚至是木房,常年累月地“面朝黄土背朝天”,苦心经营着那三分薄地,收入却极其微薄,只够维持生计。

    这一现状他是看在眼中、急在心里。“如何让农民摆脱贫困,生活的更好呢?我一定得做些什么!”他思考着,并用实行行动去改变着。

    他就是农业银行纳雍县支行个人金融部经理彭信达。

     扎根山区不动摇

    农民出身的彭信达,深知农民苦于没有资金而无法创业发展的难处。

    1993年8月,彭信达投身农行,做起了信贷员。之后的20多个春秋,他奔走在大山里,挨家挨户地走访,哪家需要资金扶持,哪家想创业搞种养殖,他是一清二楚,之后的放贷手续,清收贷款,他又不知走了多少遍。

彭信达挨家挨户了解村民的信贷需求。

    “以前路不通,只能搭乘摩托车前往,有时摩托车也去不了,就只能下来走路。”彭信达回忆道,“每天早上6点出发,晚上8点回乡里的住处,如果是冬天,天黑得早,就得提前两个小时回去,算下来每天走的路不少于30公里。那时候很多农户都养狗,被狗咬过两次呢,还有遇到去苗族兄弟家清收贷款,喝两杯是少不了的。”说完,彭信达“哈哈哈”地大笑起来。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04年的一个夏天,彭信达搭乘摩托车到阳长镇米落村清收贷款时,车子空翻摔倒在地,差点就掉到山坎里去了。回忆起这一幕,彭信达至今也是心有余悸。

    疲于奔波的彭信达基本没时间顾家,对于这点他自己也常说很对不起家人。特别是2000年,彭信达的孩子重病住院在贵阳医学院,可是他也抽不出时间去看孩子。彭信达的妻子吴艳菲嘴上也有怨言,但最终还是理解和支持了彭信达的工作,因为她也觉得丈夫虽然很辛苦,但能帮助农民脱贫,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彭信达挨家挨户了解村民的信贷需求。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彭信达所负责的新房乡得勒科村获得了“信用村”称号。如今,全村649户农户,就有210多户在农行贷款,他们从最初贷几千元用来建房、养猪,到如今贷3、5万来大规模养殖牛、羊和兴办砖厂、经营小百货,已经从脱贫升级到发展致富了。

    难能可贵的是,从业20多年,彭信达经手发放的贷款上千万,没有发生过一笔呆坏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