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民宗局为李子村养牛致富牵线搭桥

31.03.2015  13:57

    新华网贵州频道3月31日电 通村水泥路蜿蜒而下,牛儿成群结队而上,一步三停啃食青草,苗族姑娘赶着牛群唱起歌。

    这就是纳雍县厍东关乡李子村,一个养牛致富的苗族村。

     小钱变大钱,输血变造血

    李子村少数民族人口1881人,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村寨被大山包围,沟壑纵横,土地贫瘠,脱贫难度大,全村基本上是破旧木房。

    2014年,纳雍县民宗局选择李子村作为扶贫对象。但仅有40万元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要让李子村整体脱贫,可持续发展,简直是杯水车薪。

    要让小钱变大钱,输血变造血,必须发展产业,而且是切合当地实际的产业。

    了解到村里有家家户户有养殖黄牛的历史和经验后,民宗局局长陈庆想到向银行贷款给村民养殖黄牛,由民宗局贴息。

    2014年4月,李子村成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养殖户)自愿组成联合担保小组,向纳雍富民村镇银行贷款185万元,村民购买了132头黄牛。目前,大半母牛已经下崽,生下126头牛崽,价值超过250万元。

    据村民周绍全介绍,他贷了6万元,买了4头黄牛,现在已经产下4头牛崽。按市场价,总价值在8万元以上,1年的时间就增值了2万元。

     木房变砖房,贫穷变富有

    通过养殖黄牛,村民的腰包开始鼓了,加上小康房、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讯、小康路、小康寨的好政策,如今,家家户户都搬进了“小青瓦、坡屋面、矮墙裙、穿斗枋、白粉墙、雕花窗”的黔西北风格民居,家家通了电,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村民周正举回忆说:“以前都是土房子,人畜共居的还有十几户。村里姑娘都远嫁他乡,以此逃出这个贫瘠的寨子。

    如今,村里养殖户越来越多,养殖专业户龙德文家就有20多头牛。他乐呵呵地说:“如今的李子村,万元户不稀奇,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除了养殖,苗族妇女黄明英带领苗家姐妹,把苗家“女红”绝活发扬光大,制作了集蜡染、刺绣于一身的各种小挎包、手绢等工艺品,很受游客青睐。

    现在,依托风景迤逦的总溪河、新建的高速公路、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李子村打造了“李子村苗族风情园”乡村特色旅游经济圈,村民生活越来越好了。(王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