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积极探索扶贫资金利益联接机制

28.05.2015  12:01
        近年来,织金县紧紧围绕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以“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为目标,不断创新财政扶贫开发机制,从着力破解扶贫开发中的资金、土地、利益等难题入手,强化要素保障,激发发展活力,逐步走出了一条利用扶贫资金与群众达成共同利益联接的新路子。2014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4766元增长至6184.15元,年均增长14%;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41.55万人减少到20.6万人。
      据了解,该县在推进扶贫攻坚进行中以资源整合为引子撬动社会资本,破解扶贫资金“钱从哪里来”的难题。坚持“资源大整合、项目大集中、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发动”的连片开发思路,充分利用有限扶贫资金撬动大量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着力解决贫困农户发展缺钱的问题。2013年以来,共争取到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共计22271.93万元,整合交通、水利、农业、住建等各类涉农资金2.54亿元,落实相关扶贫项目412个,覆盖了32个乡镇267个村,受益农户达12万余户35万余人;积极争取上级扶助资金。积极向全国工商联、深圳盐田区等对口帮扶单位以及省、市集团帮扶部门争取扶贫项目资金,完善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加快帮扶项目的推进力度,确保项目资金要得来、留得住、用得好。2013年,争取到深圳市盐田区对口帮扶项目4  个,帮扶资金300万元,现已实施结束。2014年争取到深圳市帮扶资金365万元,省领导集团帮扶项目2000万元,现已完成了2013年1000万元项目,目前黑土乡1000万元项目已正在启动;注重吸纳社会资本。加大扶贫项目的包装、推介和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拉动社会资本投向扶贫开发项目。2013年以来,共开展扶贫项目招商引资活动7次,签约项目12个,到位资金1.6亿元,目前落地项目10个。
        以联合经营为捆绑促使利益共享,破解贫困农户“利从哪里分”的难题。近年来,该县坚持把推动农业产业化与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结合起来,把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产业优势与贫困农户的资源优势联结起来,采取“直补到户、合作自愿、入股分红、退股还本”等多种模式,在全县基本形成上联市场、下联千家万户的发展格局;土地流转创增收。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按照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积极稳妥推进,农户将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种植能手,以入股分红或收取租金的形式获得基本利润。目前,全县涉及扶贫项目共流转土地3万余亩,流转资金达1500余万元,涉及流转承包耕地的农户2.8万余户。
        以全面脱贫为靶向延伸致富触角,破解边老少穷“根从哪里拔”的难题。该县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杠杆”和“转轮”作用,将扶贫资金的触角延伸到贫困乡镇边远村寨及贫困农户身上,在加大经济扶持的同时,积极转变群众“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把大量实用技术、致富经验和市场信息直接传输给农户,持续增强了扶贫工作的渗透力,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粗放式向精准式、被动式向参与式、分散式向整体式转变。一是创建(公司+基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搭建致富平台。按照“简化手续、优先组建、逐步规范、不断壮大”的原则,在全县优先发展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形成联股、连心、联利的共同体。二是创建“农户建场--合作社租用--户社双赢”模式,拓宽致富渠道。由农户按照标准和规模建设好场地,合作社租用发展养殖业,最终达成利益联结机制,最终实现农户和合作社共赢。三是创建“实物循环+周转发放”模式,辐射带动发展。近年来,织金县创造性地推出了“周转鸽”、“周转羊”、“周转牛”等特色养殖办法,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服务、统一分配、兜底销售”的方式,积极转变过去单一、分散、短期的扶贫开发方式,逐步实现“以一带多、以小壮大”的“滚雪球式”发展。